子公司亏损未予置评
预披露阶段对于禾丰牧业来说,真可谓“多事之秋”。本报记者查阅各类媒体报道发现,近期对于禾丰牧业的揭短性报道可谓纷至沓来。另有媒体报道称:“禾丰牧业受滞于快速扩张,1/3的子公司经营不善。”该报道指出:(禾丰牧业)招股书显示,从2009年至2011年禾丰牧业加快跑马圈地,但成效不高,有多达22家子公司处于经营亏损或者微利状态,这使得其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远不及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而且扩张还伴随着存货高企,其存货占流动资产比重在去年已经过半,高于同业。
本报记者仔细阅读禾丰牧业招股说明书,发现在其59家控股子公司里,确有多达16家控股子公司2011年的净利润为负。招股说明书同时还披露,在22家出于亏损或者微利状态的子公司中,有2家子公司根据公司的经营战略安排,尚未开始生产经营只产生些许费用。这2家子公司是北京禾丰和沈阳禾丰饲料。
对于这么多家子公司处于亏损或者微利状态,招股说明书也解释了其中的主要原因:(1)处于建设期,尚未开始生产经营;(2)已开始生产经营,但处于初创期;(3)根据经营战略安排,尚未开展生产经营只产生些许费用。上述原因设计子公司家数17家,占亏损和微利子公司总数的77%。
以上解释显然与媒体的分析并不十分一致。至于导致多达1/3的子公司亏损或者微利的原因,本报记者在致该公司的电子邮件中提出这样的问题:“有媒体报道认为,由于贵公司快速扩张导致1/3子公司经营不善或亏损。对于亏损原因,贵公司能否同意媒体观点?”该问题禾丰牧业同样未予答复。
饲料不好吃没理由?
禾丰牧业不仅存在子公司亏损的问题,而且还存在子公司产品不合格的问题。据河南媒体报道,河南省开封县养殖户张某饲养的本该45天出棚的肉鸡养了53天还没“长大”,在排除诸多因素后,他所使用的饲料不合格。经当地畜牧局抽样后,张某将饲料样本送至河南省高校动物营养与饲料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饲料中的蛋氨酸含量为0.24,但饲料包装的标牌上却明确标注着:蛋氨酸0.35,而生产该饲料的生产厂家正是禾丰牧业子公司河南禾丰。
媒体称,对于上述事件,河南禾丰的某经理回应称,公司对检测结果并不认同,因为是饲养人自己去检测的,而不是抽样的县畜牧局去检测,并强调公司产品出厂前自检是合格的。然而,河南新动力律师事务所律师却认为,只要是畜牧局的抽样饲料,不管是谁送检,检测单位只要是正规的检测中心,检测结果都应该具有法律效力。
尽管上述纠纷最后由河南禾丰经销商给予张某一定“补偿”得以了结,但禾丰牧业饲料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负面影响却并不会完全消逝。招股书显示,禾丰牧业的饲料业务收入超过营业收入的75%,是公司的主要业务。一旦该项业务受到影响,势必不利于公司业绩的增长。而且,这次事件也反映出,禾丰牧业下属分支过多,进行管理和规范的难度较大,公司面临着较高的管理风险。
关于以上饲料不合格的报道,招股说明书里自然不会提及。于是,本报记者把这个问题一并提交给禾丰牧业:“关于贵公司饲料不合格从而导致肉鸡无法长大的报道,贵公司如何解释?”该问题也未收到禾丰牧业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