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南新闻

河南“商丘好人”不断涌现 道德光芒照亮豫东大地/图

2012-06-07 09:54:29 来源: 商丘日报
字号  

蒋秀娟

王超华

  三、新时期公民道德教育与时俱进,展示出现代商丘人的新形象,演绎了现代商丘人的品质与风采

  进入21世纪后,我市公民道德素质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2001年到2003年,我市开展了“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活动,使得道德教育开始从过去自上而下党委主导模式走向党委主导和群众创建相结合的路子。

  近年来,随着商丘城镇化建设,市区面积越来越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公民现代意识的培养和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愈加迫切。2004年开始,商丘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公民道德素质教育的路子,开展了现代商丘人形象大讨论及其延伸活动。2006年,实施现代商丘人形象塑造工程。围绕提高公民素质、提升商丘城市形象,以礼仪规范、诚信建设、知荣明礼、尊老敬老为主题的现代商丘人形象塑造及延伸工程,每年都有不同载体和内容。广大公民道德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提高,“知荣辱、明礼仪、树新风、强素质、塑形象”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人们的素质意识、形象意识、现代意识、“三德”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公民素质有了一定提高,为商丘的对外开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2012年,结合公民道德建设的延续性和创新性,我市及时筹划2012年“学习雷锋精神,争做道德公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2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6家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争做道德公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3月,市委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争做道德公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案》,明确了活动开展的时间节点、人员任务,并纳入文明县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考核评比和学校教育测评体系,使得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学习雷锋精神、“三平”精神在我市正成为一种时尚风气。

  四、宣传教育有力,实践活动多样,全市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学雷锋活动长效机制逐步形成

  近几年,来自我市各领域的“好人”散发出耀眼的道德光芒,展示了商丘人的良好形象,为民众树立起新时期公民的精神标杆。

  好人群体就在我们身边——面对呼啸而至的火车,临危不惧舍身救出遇险儿童,感动中国的李学生;在外打工,面对凶险与歹徒作殊死搏斗,血洒250多米报警路的蒋秀娟;十多年如一日,倾其一切照顾孤寡老人、收养孤儿,受到国家、省、市领导和广大群众高度赞扬的虞城县农民王泽林;身患绝症一直带病坚持工作的睢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袁广业;多年如一日奋战在环卫工作第一线的环卫工人万尊行;让爱心传递成家教、善行传递成赞歌从而温暖世道人心的睢县城郊乡中心校教师张原恒……

  为了培育好人、激励好人,让好人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闪光群体,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的位置,从基层巡演、媒体宣传、事迹巡讲、教育提高等方面入手,放大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形成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努力为“和谐商丘”建设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现代商丘人”形象五十佳、公民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十佳文明市民”、“十佳行业标兵”、“好妯娌”、“好媳妇”的评选,树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典型,挖掘发现一大批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夯实了“中国好人榜”推荐评选工作基础。

  与此同时,我市也正着力建立健全关心帮助机制,从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全方位关心关爱先进典型,为“好人”不断涌现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的新途径、新举措,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各种措施,逐步形成引导与约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商丘好人”现象不断放大,正在形成全社会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近3年来,我市共有38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1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我市推荐的黄伟荣获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并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报道,刘风荣获河南省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万尊行当选河南省第三届道德模范。

[作者:邱迎  编辑:刘丽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