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西北百姓不识身边长城 从长城取土取石盖房子

2012-06-06 13:34:00 来源: 长江日报 
字号  

  长城到底有多长?

  21196.18千米

  分布15省市 遗产43271处

  长城究竟有多长?国家文物局5日宣布,历经近5年的调查和认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这是中国首次科学、系统地测量历代长城的总长度。国家文物局昨日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公布,经过调查、认定,中国历代长城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

  今年是长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5周年,同时也是《长城保护条例》出台6周年,作为世界上体量最大的世界文化遗产,目前长城保护状况到底如何?5月12日至20日,记者跟随全国政协调研组赴宁夏和内蒙古两地,进行了实地调查。

  宁夏水洞沟明长城遗址尽管破损严重,远处望去依然具有巍峨气势。

  调查历时5年

  将对长城重点段落实施抢救性保护维修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介绍说,根据国务院2006年颁布实施的《长城保护条例》,国家文物局启动了长城保护工程,并将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作为首要任务。2007年,国家文物局与国家测绘局合作开展了明长城资源调查工作。

  国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首次公布明长城调查数据,中国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而此次长城的调查和认定,不仅认定了明代长城的长度,还开展了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的资源调查。

  据专家介绍,此次长城的调查和认定准确性较高,攀爬困难的地段,科研人员采用红外线激光进行测量。根据长城资源调查成果,国家文物局经过各省申报、专家审核、各省复核和专家委员会集体评审的严格程序,于今年5月批复完成了长城的认定。

  童明康强调,“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强长城“四有”(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基础工作和长城保护队伍的能力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长城保护管理体系;编制完成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实施重点段落的抢救性保护维修工程,全面排除重大险情,基本解决长城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

  (据新华社电)

  【现状调查】

  长城在哪里?

  多数百姓不识身边长城

  万里长城的雄伟壮丽是每一个中国人心目中固有影像。然而,自宁夏至内蒙古一路走来,记者昔日脑海中的长城印象却日渐模糊,没有绵延不绝的巍峨城墙,有的只是一段段破损的残垣断壁。长城在哪里?这是一路上我们听到最多的疑问。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如果不是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提醒,恐怕没有人会意识到自己已经脚踩长城了。放眼望去,一条高不到1米的土龙状壕堑蜿蜒而去,壕沟面长满了野草,内墙建筑已荡然无存——这便是金长城的现状。

  35岁的当地牧民敖力直到十几年前才知道自家旁边这个长满草的土墩竟然就是长城。“我们家祖祖辈辈都住在这土梁旁,谁想到这是长城呀?跟电视里放的北京长城太不一样了。”

  在一些村民眼里,那些几米高的土石墙不像长城,更像是自家的院墙。因此他们往往从长城上取土、取石,用来盖房子,无意中对长城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建议:要保护长城,首先要解决什么是长城、长城在哪里等基础问题,这样方能避免老百姓因不知情而人为破坏长城的现象出现。

  长城保护如何?

  昔日雄关变路口

  明长城不足10%保存较好

  位于贺兰山中部的三关口是宁夏与内蒙古的交界处,这里山脉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险峻。然而,该段长城如今已被穿关而过的银川至巴彦浩特高速公路截为南北两段,昔日雄关变成了如今的路口。尽管遗迹尚十分清晰,但已被风雨侵蚀得千疮百孔,一个个孔洞触目惊心,土墙底部已经被掏空成一条明显的缝隙,岌岌可危。

  为摸清家底,2006年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共同启动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工作,2009年公布了明长城墙体总长度为8851.8公里;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超过一万公里。其中,据《长城资源保存程度评价标准》,总长度为8851.8公里的明长城,其中保存较好的仅为513.5公里、保存一般的有1104.4公里、保存较差的1185.4公里、已消失的1961.6公里。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长城墙体保存状况总体堪忧,较好的比例不足10%,一般的只有约20%。

  调研组专家们唏嘘不已。“现在剩下的长城,在万里长城中已经是微乎其微,一定要尽力保护好。要不然,‘万里长城’真有可能变成‘十里短城’。”

  谁在破坏长城?

  天灾:风雨侵蚀

  人祸:法人建设性破坏

  目前对长城的破坏有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两种。人为破坏方面主要有取材性破坏、建设性破坏、旅游性破坏和修复性破坏四个方面,其中以法人建设性破坏最为突出,即在城市建设或其他工业、农业、交通等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对长城造成的破坏,在长城沿线各地都很普遍。

  以呼和浩特为例,2008年5名犯罪嫌疑人动用重型机器挖掘铁矿石,故意损坏位于呼和浩特市明长城芦梁山段,最终清水河县人民法院以故意损坏文物罪对该5人做出一审判决,成为全国首例判决的长城违法案件。

  近年来,随着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长城保护条例》的出台,人为破坏现象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自然破坏是目前长城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

  调研组专家认为,国家应考虑设立长城保护专项资金,尤其是对经济发展困难地区重点倾斜,满足长城抢救、维修、保护和管理所需。

  (据中国文化报)

  【新闻链接】

  长城知识有“误区”

  误区一:长城最早为秦始皇修建,长达一万多里。

  长城最早并非秦始皇修建,而是开始于战国时期的秦、赵、燕三国。目前保存较完整的为明长城,长度为8851.8公里。

  误区二:长城都是砖石砌筑的。

  长城横贯15个省区市,建筑材质、形式及保护现状方面都不尽相同。北京、河北等地的明长城多为砖石建筑,保存现状较好,其他地区由于风雨侵蚀及人为破坏,很多已破损或消失。

  误区三:长城就是一条“长墙”。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误区四:长城是古代汉民族为抵抗北方少数民族而修建的。

  除先秦各诸侯国修筑的长城外,秦以后汉族统治的朝代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只有汉、隋、明三朝,而少数民族统治时期修筑长城的则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辽、金等朝代,元代和清代也利用和修筑过少量长城。

  【小资料】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浩大军事工程的统称。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至甘肃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距辽宁丹东市区20公里),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总长度8851.8公里。

[作者:刘欢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