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惊险的情况发生在一次皇家军队阅兵时。当穿着一身鲜红礼服的女王骑着黑马走入林荫大道时,围观人群中的一个年轻人举起了手枪,近距离向女王连发6枪。女王极其镇定,牢牢抓住缰绳,控制住了自己的坐骑。一切有惊无险,警方发现打出的只是空弹。女王的泰然自若和良好骑术一时广受赞誉。
面对国内外的突发灾难,她总是在第一时间献上悲悯的慰问。美国“9.11”事件后,她公开发言说:“悲伤是我们为爱付出的代价。”
2005年伦敦地铁发生大爆炸,导致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女王很快发表声明安抚民众:“这些暴行只能增强我们的团结感、人道感和对法治的信任感。”
如何着装打扮也成了她扮演好“君主”这个角色的重要部分。她喜爱优雅的蕾丝手套,颜色明快的裙子套装,配着羽毛、花朵甚至铃铛等装饰的宽沿帽子,搭配风格数十年如一日。
“对新潮和时尚,女王不是特别热衷,她最感兴趣的是怎样运用衣服和配饰,让人们一眼就能认出她是英国女王。”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安特鲁·博尔顿说。
过去34年,她聘用同一位帽子设计师,无论颜色与装饰如何变化,帽子的边缘总是微微上翘。她要保证,公众可以看清她的脸,而帽子又不会被大风吹跑。
她所穿的每一条裙子都必须过膝,裙子的重量被精确计算,以防止裙摆被风掀起。
她总是随身携带一个轻便的手提包,每个包的款式都几乎一致,盒子状,短提手,包上偶尔配有金色的扣子。
这优雅而谨慎的风格久而久之成了让人过目难忘的标志。“就算是小孩也知道她是谁。仅仅秀出这一套服饰,人们也能认出是她,她的脸几乎都不用出现了。”品牌运营师山姆·沙意德打趣说。
尽管近年来她身材渐渐走样,但顶级时尚杂志Vouge依然将她列入“世界上最迷人的前50位女性”,一同入榜的还有超模凯特·莫斯、娜奥米·坎贝尔等。
但在熟悉女王的人看来,女王一点儿也不希望公众把她看做一个“电影明星”。“一直以来,女王都有着绝对强大的意志力,事实上,她有着男人一样的内心。她热爱她的职责,也有能力当一个女王。”前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说。
当首相撒切尔夫人因党内失势而被迫下台时,英国议会一片混乱,女王凭借个人的影响力,成功稳定英国局势。而当加拿大一度试图摆脱英国王室时,女王也曾巧妙地发挥个人魅力,从中斡旋。
上世纪70年代,女王隐约感觉对时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而言,英国王室已变得“没有意义”。
1980年,加拿大官员被派往英国伦敦,讨论加拿大宪法修改的问题,却竟然发现“英国女王比其它英国官员都更加了解加拿大的宪法”。最终,这次宪法修改除去了英国议会在加拿大宪法中的角色,却保留了英国君王的独特位置。
在个人回忆录中,特鲁多这样写道:“女王是支持我修改宪法的。我不仅被她在公开场合里呈现的优雅所吸引,也被她在私人谈话中展露的睿智所震撼。”
事实上,能和女王进行私人谈话的人屈指可数,普通民众更几乎从没机会聆听女王日常的谈话。为了维护英国王室的神秘感,伊丽莎白二世自登基以来从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未来也将一直恪守这个原则。
她终其一生都在维护英国王室的完美形象,努力让历史悠久的王室不出任何“丑闻”。在她登基前夕,她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计划与一位离异男子成婚,伊丽莎白听闻后婉转地让她“缓一缓”。多年以来,英国媒体不断报道飞利浦亲王的“风流韵事”,作为妻子的女王从未作出任何回应,极尽包容。
1992年,女王的3个孩子相继经历婚姻破裂,白金汉宫多处失火。在后来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女王极少有地流露个人感情,称这一年是“可怕的一年”。
在81岁这一年,历来被外界认为保守谨慎的女王毅然开始革新。她废除了王室收入丰厚,却无须交税的传统,宣布王室将“自愿”就个人收入交税。
一向避讳媒体的王室还开始使用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如今,英国白金汉宫已经安装了浏览这些网站的电脑,并由一名传播官员负责统一监控。
前不久,英国《卫报》的民意调查显示,69%的受访者认为如果没了女王,“英国将变得更糟糕”,这是该项民意调查自1977年开展以来录得的女王最高人气记录。英国首相卡梅隆赞誉女王做了一份“了不起的工作”,还形容她是“100%的专业和投入”。
“她带来一种国家稳定和团结的感觉,她是一个全国人民都可以认同的人,无论你是工党,保守党,自由民主党,还是没有任何党派。”卡梅隆说。
登基60年以来,伊丽莎白二世迎来送去了12位英国首相,签署了3500个法案,目睹着英联邦版图的不断变迁。
曾有人问女王,“你人生中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女王只是淡然地回答说:“参加仪式。”(记者 陈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