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河北反贪局长:查办大案不意味只打老虎不打苍蝇

2012-05-18 10:20:00 来源: 法制日报 
字号  

  对话反贪局长

  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面对80%的信访案件来自农村、80%的刑事案件发生在农村、70%的贪污腐败案件发生在涉农领域的省情,河北省检察机关在全国较早地开展了查办涉农职务犯罪专项行动,积累了丰富经验。

  5月17日,《法制日报》记者就此与全国检察业务专家、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郑广宇展开了对话。

  记者:有人认为,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涉案金额小,即使查到也是小鱼小虾没多大意思,检察机关更应该去盯着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贪官,您对此怎么看?

  郑广宇:查办大案要案不意味着只打老虎不打苍蝇。只要损害群众切身利益,无论大案小案,都要坚决查处。

  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每年支农惠农资金多达近万亿元,涉农职务犯罪的案值也在不断攀升,超过百万元的已不鲜见。“小官小贪”有可能变成“大贪”甚至“巨贪”。对此,检察机关必须保持高度警觉。

  记者:在涉农专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检察机关存在哪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郑广宇:主要有两个。一是“三农”工作政策性很强,涉农惠民资金种类多、渠道多,几乎涉及政府各个部门。这些资金的下拨渠道、审批方式、发放标准、发放方式需要我们一个个地搞明白。

  二是检察机关查办案件以后会提出相应的检察建议,但一些系统、行业在进行治理时有简单化倾向。比如,一些地区不是在制度防控上下功夫,而是简单地以出现问题多为由,减少下年度的补贴额度。

  记者:您对于进一步推动查办和预防涉农惠民职务犯罪专项工作有哪些建议?

  郑广宇:我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村务公开工作力度,创新村财乡管后的村务公开;有关部门能够将各种惠农政策及实施细则汇总编印,既有利于基层干部贯彻落实,也有利于我们查办案件,更有利于群众进行监督;建议各类惠农资金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各项政策进行腐败防控风险评估,对制度性漏洞、管理性缺陷进行改革完善。(记者李娜)

[作者:张尚初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