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媒体关注信件投递:100封普通信件33封没了下落

2012-04-11 00:17:00 来源: 《新闻1+1》 
字号  

  《新闻1+1》2012年4月10日完成台本

  ——平信不“平”,平信不“信”!

  (节目导视)

  解说:

  100封普通信件投递出去,67封送达目的地,33封却没了下落,平信为何邮寄的并不平安。

  记者:

  我3月12日给你寄的信你收到了吗?

  张女士(收信人):

  没收着。

  记者:

  你确定你的地址没写错吗?

  张女士:

  没错,我以前写的都是这个地址。

  焦铮:

  它全程是没有记录的,丢失与没有丢失,它不好掌控。

  解说:

  邮件、短信、微信、即时通讯工具,私人通信比例下降到不足10%,种类繁多的替代却依然有着不变的期待。

  《新闻1+1》今日关注平信不“平”!

  (播放短片)

  市民:

  现在就寄明信片,不寄信了。

  一般不寄信,都是发短信或者是打电话。

  不寄了。

  不多了,现在这种情况。

  记者:

  你呢?

  市民:

  我也没有寄了。

  主持人(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刚才一个短短的片头,可能一下让你有了一种怀旧的感觉,有人说现代人是言而无信,不是骂现代人,而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主要是通过语言、电话、微信等等,真正贴上邮票寄的信就没了。

  现在时代的发展的确要告别很多事情,仅仅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来说,像手摇电话,我们很少见过;电报,我们这代人经历过,年轻人不知道了;BB机没了,说下一个将要消失的就是贴上邮票寄的信。但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虽然它的总量在下降,但是平信的量还不是很少。问题是它未曾消失,却经常丢失。我们的记者做了这样一个调查。

  (播放短片)

  解说:

  键入“凭信丢失”,在网络上有228000个搜索结果;键入“寄信丢失”相关结果约406000个;再用“寄的信丢了”搜索,能找到约6030000个条目。平信丢失似乎并非个别现象。

  为验证丢信情况,记者做了一个调查,投递100封平信到有熟人的全国33个省区的市县及8个国外城市,并通过与收信人联系,来察看信件最终寄达情况。

  这些信件从地理范围上大致分为四类:A类为国内直辖市、省会城市;B类为省级以下城市;C类为乡村镇地区;D类为国外部分城市。记者分别在3月1日、2日和3月12日投递到邮筒中。按照国家信件全程时限的规定,直辖市、省会城市间3至6天,不超过6天送达比例不应低于95%;省际地级以上城市间5至9天,不超过9天送达比例不应低于95%;省际其他地区之间8至15,不超过15天送达比例不应低于95%。

  在之后的等信寄达的过程中,每收到一封信记者都按照日期进行登记,截止到4月7日晚上,无论是第一还是第二批平信,都大大超过了邮政对信件时限的规定时期,而抵达结果更难让人满意。A类共寄发34封,收到28封,未收到6封,收到率为82.3%;B类共寄发25封,收到13封,未收到12封,收到率为52%;C类共寄发33封,收到22封,未收到11封,收到率为66.7%;D类共寄发8封,收到4封,未收到4封,收到率为50%,总受到率为67%。发出的这100封平信无论是准时到达率还是总数到达率均未达标,更有整整33封信没有下落。在这丢失的33封信中,记者选择了一封寄往北京平谷去的信件做了追踪。这封信3月12日寄出,虽然距离并不长,但20多天后,收信人仍未收到信件。

[作者:吉翔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