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厦门殡仪服务中心4年招14人 大学生留守率100%

2012-04-05 17:15:00 来源: 厦门日报 
字号  

  厦门市殡葬业正向年轻化和学历化发展。昨天下午,记者获悉,他们在2008年曾委托人才中心招聘了14名大学生。如今,四年过去了,这14名大学生依然坚持岗位,留守率达到100%。

  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办公室黄主任告诉记者,在2008年之前,他们这个服务中心就有将近20个大学生,加上2008年新招的14个大学生,有30多名大学生。黄主任告诉记者,“2008年招的这14个大学生中,男生有6个,女生有8个,其中1个还是在读硕士生。”

  记者了解到,所谓“殡葬”其实是两个概念,“殡”是指悼念逝者的礼仪活动,“葬”是指人们对遗体或骨灰的掩埋存放等处理方式。“大学毕业生主要负责服务窗口,‘殡’、‘葬’各半。”黄主任向记者介绍,“有的被分配到墓园去,有的在殡仪馆,有的管理财务,有的在业务窗口,还有被分配到后勤部门去工作。”

  据黄主任介绍,这些大学生年收入有4万至5万元。“工资也不算高,不过,我们现在正进行工资调整。”黄主任告诉记者,“这个行业会随着工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加。”

  人物故事

  专业对口 不需调整心理

  李志东(化名)是殡葬管理科的一个工作人员,民政学院的大学毕业生,2009年开始工作。“上大学的时候就知道这些,如殡仪系,假肢系,所以不需要做心理调整。”李志东告诉记者,“因为专业对口,所以工作起来也没觉得什么,倒是一些刚出来的大学毕业生,不是民政学院毕业的,专业不对口,有的是学农学的,而且是女生,被分配到一线岗位,比如遗体美容师、化妆师,这些人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要有一定的胆量,确实了不起。”

  2005年入职的小唐现已升为厦门安乐园工程部副经理,“我是扬州大学园艺系毕业的,因为园林园艺包括陵园这方面,且现在陵园往公园化发展,可以说是专业对口。”

  谈到年轻人从事这个行业时,小唐向记者表示,这个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能让年轻人施展才华,且也需要那些有作为、有干劲的年轻大学生。

  “希望这行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小唐说,“我们会用我们周到的服务及与家属们的用心交流,去获得他们的认可。”

  小唐觉得,做这行,理解、耐心很重要,“有个女孩才20岁,但不幸因白血病过世了。当时,他父母亲难以接受女儿的不幸,还在悲痛之中,有些要求比较苛刻,甚至吹毛求疵。不过,我们还是耐心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有求必应,对他们的要求都认真做了记录,用我们的行动感动他们。

  感悟人生

  不让小事萦怀

  小杨是厦门安乐园墓碑的设计师,“我是泉州仰恩大学毕业生。起初对这行业也抱有偏见,不过,觉得蛮有挑战性。当工作人员带我参观了墓园后,我的观念改变了,墓园有点像公园。我2008年8月加入这行业,主要负责设计墓碑。”

  “我觉得这工作蛮有意义。”小杨回忆起她经历的一次感人故事,“有个退休大学美术老师,儿子先他而去,上个月底他带着老伴来选墓地,打算死后陪在儿子身边,两老感情很好,讲了很多他们的故事,我听了感觉很温馨,我根据他们的故事,把主碑设计成‘心心相印’。”

  “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倾听了很多故事,我收获了很多。不再为小事而耿耿于怀,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改变了很多。”小杨说。

  琳玲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专业是生物技术,现为厦门安乐园财务部的出纳。她于2008年加入这行业。工作三年以来,琳玲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知道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幸福,心态比以前好多了,心也不浮躁。”

  尽管社会对这行业抱有偏见,但琳玲通过她的热情服务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去年,有位潘先生来替父母选墓地,之后,他父母也过来,他们对我的服务很满意。今年,潘先生介绍他表哥过来,还把他家人介绍给我认识。”琳玲笑着说,“当时觉得很温馨,因为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同。”(戴建林 黄晓波)

[作者:姚培硕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