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南新闻

追记高级工程师刘振江 一生打了4860眼井的找水人

2012-04-05 17:12:20 来源: 东方今报
字号  

  追忆 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刘振江去世了,记者无法“面对面”采访他,讲述找井打井的艰辛,以及他的内心世界。行走在林州村村镇镇,感受老百姓对“刘工”的感念,心里总想,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同事、亲人、村民的叙说中,一个普普通通,但又很难于归于平凡的形象逐渐清晰:他是一个“很纯粹很乐观的人”,只知道找井打井,别的,都不放在心上。□东方今报记者杨永平/文通讯员叶晨/图

  “他穿着白衬衣,从这个山头飘到那个山头,像神仙一样。”

  ——李合仙记忆中丈夫的影像

  “再见”

  刘振江的老伴儿李合仙,今年69岁,说起丈夫,她痛哭失声。

  “他每天早晨就走,晚上很晚回来,我原来不知道他都干什么,直到有一次我陪他一起上山。”那一次,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地点是鹤壁淇县的云梦山,那里的村民请“刘工”去找井。

  李阿姨回忆,走到半山腰,她累了,就留下来看满山的野花。一会儿抬头,看到丈夫在一个山头“拽着树枝,拿起石头看看”,一会儿再看,他又在另外一个山头,依然是“拽着树枝,拿起石头看看”。

  “他穿着白衬衣,像神仙一样,从这个山头飘到那个山头。”说起丈夫,李阿姨不时重复这段话。她说,到现在,一想到丈夫,脑子中就是他神仙一样地飘来飘去。

  那次,刘振江下山带回一大把酸枣,还带回一包石头,“那天,他很失落,拿出石头说,都是火岩,没有含水层。”

  李阿姨哽咽地叙说,让记者心里“咯噔”一下,“火岩”、“含水层”这些很专业的名词,阿姨竟也能脱口而出。

  李阿姨说,从那次起她就知道,丈夫每天都在干啥,知道他在山上饿得心慌时,也只是歇歇,吃点酸枣和青核桃充饥。“那些青核桃又苦又涩”说到这里,阿姨早已泣不成声。

  刘振江退休时,工资不到一千,家里住的是50多平方米的房子,电视是买二手的21英寸的“大屁股彩电”。“家里最值钱的,可能就是客厅的空调了,1.5匹的,一千多。”李阿姨说,“其实,他想挣钱很容易,很多人请他找矿、找井,他就是不收钱。我也问他图啥,他只是说,老百姓有水吃比什么都强。”

  “出事”那天的情景,李阿姨铭刻在心,“那天早晨,他出门了,门都关了,又回头开门说‘合仙,再见’,他原来出门从不说‘再见’的,这一去,就再没回来。”

[作者:杨永平/文通讯员叶晨/图  编辑:赵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