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对南方谈话还存在认识误区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09 08:23:00   来源:南方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普遍幸福

  公众幸福感的提升不仅取决于物质财富的增加,还取决于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

  南方日报:您曾提出幸福社会主义理论,怎样看待老百姓的幸福感?

  王占阳:公众幸福感的提升不仅取决于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还取决于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关起门来过日子,物质财富增多,幸福感也随之上升。但若打开门来比较,各种社会不公又使人们的幸福感普遍下降,社会稳定也随之堪忧。所以21世纪的改革,强调公平很正确。

  南方日报:对于“先富论”,您怎么看?

  王占阳:邓小平所主张的一部分先富起来,实际是给有条件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提供政策。比如勤劳致富过去是不许可的,现在就允许了,勤劳的人就先富起来了;又比如依靠正常经营致富的“傻子瓜子”,现在也被允许了;再比如给沿海地区开放政策,更是先富起来的重大战略。先富论的本意是遵循发展不平衡规律,以先富带共富,而不是不公平;实现先富带共富又必须依靠分配制度改革等多方面的改革。如果偏离了这个本意,那就不是邓小平的“先富论”了。

  南方日报: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王占阳: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科学技术。邓小平一再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缺乏科技进步,总是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那就只能赚小钱,这就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所以产业结构升级极为必要。越往高端走,利润和工资就越多、财政就越丰厚,这样才能实现普遍富裕。除发展生产力外,现在还应特别强调财富积累,这也是发达国家成功的一大秘诀。

  南方日报:小平也把追求人的幸福感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您对幸福有什么看法?

  王占阳:小平讲的是“人民的富裕幸福”,他说各项工作都要以此“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幸福本身没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分。但社会主义的特点在于追求和实现普遍幸福。追求幸福是人性,追求普遍幸福更是人性。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人只有在普遍幸福中才能实现个人幸福的最大化。

  南方日报:关于幸福广东建设,您如何看?

  王占阳:幸福广东的方向肯定是对的。毋庸置疑,只有追求利己与利他相统一的普遍幸福,才能建成幸福广东。应当澄清:人最终追求的幸福实际是普遍幸福,因为只有既给自己又给他人以幸福,才能实现幸福的最大化。广东最有优势、最有条件先推进共同富裕,也应是全国新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排头兵。

  南方日报:建设社会主义就是要建设普遍幸福的社会,没有建成普遍幸福的社会就是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的预定目标,可以这样理解吗?

  王占阳:完全可以说,社会主义社会就是普遍幸福的社会。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全体公民的普遍幸福,这才是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应是普遍幸福的市场经济,即以逐步实现普遍幸福为目标的市场经济。这种市场经济输出的最终结果,就是大家都能过上富裕幸福的新生活。所以,怎样有利于给人民带来普遍幸福,社会主义就该怎么干。

  南方日报:共同富裕和普遍幸福是紧密相联的?

  王占阳:是的。我们应该搞清共同富裕与普遍幸福的关系:共同富裕是实现普遍幸福的物质基础,普遍幸福又界定了共同富裕之本身。

  南方日报:那么,究竟什么是共同富裕呢?小平对此有什么论述?

  王占阳:小平同志所说的共同富裕实际就是普遍达到现代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比如他说:中国“即使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先富裕起来了,还有百分之四十九,也就是六亿多人仍处于贫困之中,也不会有稳定”。显然,51%先富裕起来的人不可能都是财富特别多的人,他们的主体必定是中产阶级。这就表明,邓小平所说的共同富裕既不是按照生产资料占有状况来界定的,也不是简单地按照收入多少来界定的,而是按照最实在的消费水平来界定的。他是指生活资料领域的共同富裕,即指普遍达到现代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

  这种界定无疑是合理的。在市场经济中,这既是唯一可能实现的结果平等,也是最实在的经济成果。只要大家都达到了现代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那就是实现了共同富裕,而且这个目标并不是不能实现。(记者 胡念飞 周虎城)

【 作者:肖媛媛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