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广东首年开放异地高考 外地学子盼门槛更细化

2013-06-08 13:11:00 来源: 南方日报 
字号  

  考生手持准考证进入考场。丁玎 摄

  考场外,妈妈给女儿一个大大的拥抱。丁玎 摄

 

 

 

  今年高考,首批外来务工子女将受惠于积分入户政策,步入了就学地的高考考场。粗略统计,今年全国在非户籍地参加高考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将有数千名。“虽然在900万人的高考大军中,这只是一个小数字,但却是中国教育公平的一个进步。”有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在广东,外地随迁子女期盼已久的异地高考政策也是首年放开。根据“三步走”计划,今年通过积分入户广东的异地务工人员、高技能人才,其随迁子女不受入户年限、就学年限等限制,可在广东省报名参加高考,并可与广东省入户地户籍考生同等录取。首年放开,有多少外地考生通过这扇大门走入广东高考考场?有关部门表示尚未有确切统计。但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开,即将踏入高三的外地学子们却对此满怀期待。

  高考期间,南方日报记者兵分多路,走进广州、东莞、中山三个外来工密集的学校,倾听这一群体的心声。

  喜

  “引进人才”子女踏进东莞考场

  昨日11时30分,东莞南城中学考点的考试结束铃声一打响,蒋平就不停地往东莞南城中学的大门里张望,迫不及待地想见到儿子蒋力。“作为一个外地人,孩子能从小学到高考都在广东完成,真的特别幸运!”蒋平笑道,陪儿子高考比自己考还紧张。

  199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教学成绩不俗的他从江西来到广东汕头澄海,进入当地一所中学教书。9年后,作为东莞人才引进政策中的一员,他又把家安在了东莞。

  得益于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儿子蒋力在初中毕业后也不用返回老家江西,被东莞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南城中学录取,勤奋的他很快成为了年级里的“佼佼者”。

  而异地高考政策的出台让蒋平一家的顺利延续了下来——由于父亲是高技能人才,儿子蒋平便在今年赶上了在粤高考的“顺风车”。

  据统计,今年东莞共有30037名考生参加高考,其中普通类有24344名考生,高职类有5693名考生。有多少像蒋力这样的幸运儿?“享受异地高考‘头啖汤’的考生估计不多。”一所民办高中负责人分析,由于广东省的政策出台得较晚,很多随迁子女已经返回户籍所在地,便不再留在广东东莞参加高考。

  同样需要关注的是,今年东莞首年推行“异地中考”,中考门槛一放松之后,有近8000名随迁子女符合条件,可以顺利参加东莞的中考。“随着‘异地中考’闸门的打开,预计到2016年,广东的‘异地高考’政策会使更多随迁子女受惠。”另一位不愿具名的高中学校校长分析。

  有数据显示,从2007年至2012年,东莞中小学(幼儿园)年招生人数从24.4万增长到34.4万,五年间增长了10万。其中,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学生(幼儿)数从53.3万增长到83.4万,五年间增长了30.1万。

  不难预见,2016年后,东莞将有更多像蒋力这样的幸运儿,获得广东高考的“准考证”。

  忧

  门槛过高多数人难以真正受惠

  然而,鉴于城市人口的压力,异地高考的门槛也并非每一个外来务工子女都能“跨过”。今年高三的曾家庆曾经是中山一所民办高中的学生,没能积分入户的他只好在5月中旬背起行囊,回到户口所在的广西玉林参加高考。

  曾家庆的妈妈告诉记者,从初中开始,小曾已经在中山的民办学校就读。尽管在中山生活了6年,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一家都还没有进行积分入户,因此在高考前夕,家庆不得不回到不熟悉的老家参加高考,妈妈也陪着他一同回去。

  “孩子的成绩还不错,还是他们班的班长,模考时也上了本科线,他的理想大学是华南理工大学。”曾妈妈无奈,这么优秀的孩子还是要回到老家高考。“毕竟考题都不一样,难为孩子了。”

  “高考之前,孩子有做过广西往年的高考试题,他说有些题的知识点他根本就没有学过。虽然老师有说过相比而言广西的试题更简单,但我们还是很担心孩子没学过的知识点会答不上。”能否考出好成绩?家庆妈妈觉得只能凭孩子的能力和运气了。

  其实,小曾刚进入高中时,一家人就考虑过高考的问题。“当时我们都乐观地认为,也许到家庆高考时就能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了。”没想到三年里,家人多次尝试入户中山,都没能成功。

  “异地高考既要考虑到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的实际需求,也应充分考虑本地的办学资源,因此设置一定的门槛是必须的。”在广东研究异地高考方案时,多位专家曾如此指出。

  然而,据中山市教育局分析,即便没有户籍限制,也不会让高考学生成倍增加。“皆因中山市一个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即使政策放开,很多学生也会因为父母工作等关系在义务教育阶段就离开中山。”据悉,目前中山高二在读的省外户籍学生只有100多人,高一在读的省外户籍学生也只有几百人。

  由此,“小曾们”呼吁,各地市应根据当地情况设置细化措施。“如中山这样外来务工较少的城市,能否适当降低门槛?”来自湖南的学生家长唐曼说。

  盼

  “固定”职业、住所条件更细化

  在义务教育阶段拥有53万外来工子女的广州,民办学校师生对对新政的期待尤为强烈。

  广州海珠中学是一所外来工子弟众多的民办学校,目前该校高中里有80%以上都是非户籍生源,这一数据在初中部更上升为90%。

  该校的教导处主任赵翔告诉记者,学校每届高一招生184人,到了高三,留在广东参加高考的一般只剩150人左右,最高峰的时候更只有140人。

  “很多外省户籍的学生不符合在粤高考的条件,读到高二就转回原籍备考或者复读。”赵翔深刻记得,2009年的那届高三有一对来自广西的姐弟,被一纸户口证明阻断了在粤高考的路,母亲在他面前哭得那么无助。“最可惜的是,他们已拿到了本地户口,但距离规定的迁入日期仅晚了6天,失去了在广东报名高考的机会。”

  赵翔正说着,来自哈尔滨的高二学生小曹刚巧递过来一张休学申请。“老师,我想趁早申请休学在家学英语,准备去加拿大读大学。”……

  “像小曹这样,家里有条件供他出国读书的在我们学校不多见,更多的学生只能回乡升学。”每次签完休学申请上的“同意”二字,赵翔总是感慨万千,“他们大多是从小在广州长大的孩子,回老家人生地不熟的,怎么生活?怎么适应教材?”赵翔说,前段时间,这一届的高三又走了两名外地学生。

  去年末,广东的异地高考政策在千呼万唤中正式出台,用赵翔的话说:“这对于外来务工家庭还是民办学校而言,都是一个福音。”尽管该校今年暂无因积分入户而取得高考资格的学生,但赵翔预见,随着“三步走”计划的逐步放开,将有越来越多像小曹、广西姐弟那样的外地学生能够免除折腾,安心留在广东这个“第二故乡”升学、成长,学校也不会再流失大批成绩优秀的生源。

  赵翔更期待,异地高考的标准能够进一步细化,对于什么是固定住所、固定职业能更清晰地界定。“事实上,在外来随迁人员有大批是无固定职业的小商贩,他们也有纳税,对社会有一定的贡献,希望政府也能充分考虑,给予他们的子女在粤高考的机会。”

  ■分析

  省教育考试院:

  异地高考“零门槛”

  体现导向意义

  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表示,根据我省异地高考政策规定,已经积分入户广东的考生,2013年起可以在广东高考,并可与我省入户地户籍考生同等录取。积分入户的外来工和高技能人才子女可不受入户年限、就学年限等限制。

  “今年到底有多少积分入户考生,我们并没有统计。”黄友文表示,广东对于积分入户的异地务工子弟实行零门槛,更多体现一种导向意义,体现广东对异地务工人员的关怀。“事实上,自积分入户政策施行以来的这几年,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只要入户就能在广东高考,不受入户年限、就学年限限制。”

  黄友文说,今年广东高考人数跃居全国第一,广东也成为全国高考竞争最激烈的省份。预计明后两年,广东高考人数将达到高峰,高考竞争压力更大。有些外来工可能会综合衡量后,再选择是否留在广东升学,因此,未来几年在广东异地高考的人数尚无法准确估计。

  南方日报记者 毕嘉琪 雷雨 吴少敏 邓泳秋

[作者:朱峰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