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川大发现1886年高考表彰名单 施工时发现石碑

2013-04-10 09:05:00 来源: 成都晚报 
字号  

    昨日,成都晚报记者从四川大学了解到,初步估计这块石碑立于1886年,记载的应该是尊经书院培养的毕业生花名册,类似于今天的高考表彰名单。目前,该石碑被收藏于学校校史展览馆。

    石碑现身:施工时发现 一角破损

    4月3日,川大档案馆馆长党跃武得知,校内某工地发现一块石碑。据他介绍,在川大东门附近,一个加油站在翻修,工人正在施工时,在地表浅层发现石碑,其中一角遭到破损,“因为担心是重要文物,当时就通知了我。”

    由于泥污较重,档案馆工作人员对石碑进行了冲洗。4月8日,这块石碑有了新家:校史展览馆。“十多人合力,才将‘大块头’搬动。”因为字迹模糊,党跃武不敢妄下结论,着手对碑文进行抄写。当天下午5时许,他在微博上发出这一消息,并加以注释“约1884年王闿运记吴之英书”。

    初步推断:1886年所刻 学生名单

    昨日上午10时许,在川大校史展览馆一楼,记者见到了这块神秘的石碑。红褐色的石碑,冲洗过后仍留着些许泥土,左上角已经有所破损,通过手电筒照射的暗光,能够较为清晰地看到碑文,镌刻的字体刚劲有力,但由于历史的缘故,有些已经无法准确辨识,最右端竖行开头写着《四川尊经书院举贡题名榜并序》,共9列碑文。序文之后,则为人名,共有11列。

    “从碑文的记载来看,应该是1886年所刻。”拿着初步完成的誊写稿,党跃武对之前的猜测进行了更改。据他介绍,这块石碑的内容应该由尊经书院当时的山长(即院长)王闿运记录,由书法家吴之英书写。碑文中记载的人名,初步推断应该是那段时期尊经书院学生的名单,不仅包括来自于哪里,还有字号以及详细年龄。

    专家称立碑表示荣耀

    相当于高考结束后,挂横幅说谁考上北大清华

    虽然碑文誊写完成,但个别字重复出现,目前还无法确定其意思,因此接下来将制作碑文拓片,邀请专家进一步研究。昨晚,记者联系到四川大学古文献博士王斌,通过拍摄的图片资料,他给予了初步的分析。

    “举贡就是指被选举为贡生。”王斌解释,贡生就是到太学或者国子监去读书的人,算是地方上比较有名气有才学的人了。所以记载的这批学生,应该是经过书院的培养,进入了国子监,立碑就是表示荣耀,表彰书院在培养人才上取得的成绩,“相当于高考结束后,挂横幅说谁谁谁考上北大清华。”

    据王斌介绍,书院是地方上很高的教育机构,往下是私塾,往上是京师的大学堂。但他指出,碑文第一句所言“宋儒立书院将待不志于科举者而功令得其效”中的“待”,应该是“殆”,表示大概的意思,可能是篆刻时错了。

    尊经书院成立于1874年,后与锦江书院、四川中西学堂合并为四川通省大学堂,后改为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在此基础上国立四川大学成立。王闿运1880年入川,主持四川尊经书院。吴之英17岁以茂才选进成都尊经书院学习,受经学大师、书院山长王闿运的培养,学问日进,20多岁时在经史词章方面都有了相当高的造诣,精三礼,善骈文,工书法。

    成都晚报记者 董亮 摄影 王浩儒

[作者:蒲希茜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