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家电“智能分级”是在忽悠谁的智商?

2013-03-29 10:40:00 来源: 大洋网 
字号  

 

  人有智商可以评价,家电是不是也该有?果不其然,继2012年9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通则》,将家电智能划分5个等级后,日前,工信部下属的消费电子产品信息化推进委员会也宣布完成了《消费电子产品信息化指数和产品智商评价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的制定,年内将对彩电、洗衣机、冰箱、笔记本四类家电进行首批试点“智商”评价。

  该《通则》根据产品的信息化水平、功能用途等指标为智能产品进行打分和评级,共分十个级别,一级为最高,有点效仿能效等级标准的意思。不过该通则并非强制执行的,需要厂家自行送检,确定为“智能”后,发放等级标识,贴于产品上。

  笔者以为,上述两个“通则”虽所属部门不同,但在内容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想对家电的智能有所“约束”。

  不过,有意思的是,对于这两个“通则”厂家似乎都是充耳不闻,难以实质推进,消费者就更无从知晓。不少业内人士直言,所谓“智商”评价,就是“没事找事”。直白而言,要检测,要分等级,对企业来说就是多了一道门槛,多了几项收费,换言之,“相关部门”则是多了几个进项。

  笔者认为,智能家电,本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何谓智能?什么叫有智商?如果没有明确的定义,如何去划分等级,给消费者指引?这很难像能效等级一样进行量化吧。就拿智能电视而言,发展短短两年时间,但厂家的技术已经几番升级,采用的平台、功能、特性都不一样,甚至现在连遥控器都有了不同的智能化技术,消费者的体验好坏才是促成购买最重要的因素,而既然注重“体验”,又如何分的除孰优孰劣?再此基础上谈论分级,能靠谱吗?

  因为智能,让家电有了更多的可能,现在开始被人为的分出三六九等,企业买不买账是一回事,对于消费者实际意义不大又是另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智能”本就充满想象力的东西,现在要急功近利地画圆画圈,教条式的束缚其发展,只怕会弄巧成拙。曾祥萍

[作者:姜莹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