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我的古巴学联生活

2013-03-11 10:19:00 来源: 神州学人 
字号  

  一

  在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的亲自倡导和亲切关怀下,依据中古两国政府协议,中国从2006年起从西部地区选派青年学子,参加“古巴政府单方面奖学金项目”,赴古巴高校学习。2007年作为第二批该奖学金项目的留学生,我来到哈瓦那市,开始了为期5年的古巴求学生涯。

  古巴是不发达国家,常年遭受制裁,物资匮乏,但凭借它在西班牙语、教育、旅游、医学方面的经验和优势,慷慨地为中国留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古巴政府给予中国留学生的关爱体现在方方面面,有些细节至今令我记忆犹新:刚下飞机,大家受到的是最高的礼遇——海关开辟了礼宾通道直达接待中心,古巴小学生挥舞着鲜花和国旗夹道欢迎,华人武术团体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每次外出参加活动,古巴政府会统一调集车辆,安排路线,专门指派警车为中国留学生的车队开道;全古巴最好的教师和专家从各地聚集到哈瓦那市和马坦萨斯省,为中国留学生授课;学校里每间教室都配备了计算机、电视、空调、网络、电化教学设备等。

  作为中古两国教育领域交流合作的结晶,我们备受关注,也心存感激。2010年,中古建交50周年之际,在中国驻古巴使馆教育组的指导下,我和同学们创建了古巴首个中国留学生组织——中国在古巴留学生联合通讯社,又称“胜利社”,致力于见证中古友谊,丰富留学生活,增强信息交流,维护古巴政府单方面奖学金项目顺利进行。

  二

  参加古巴政府单方面奖学金项目的很多中国留学生年龄偏低,高中刚毕业便告别父母亲人和舒适环境,独自前往古巴完成为时5—7年的学业。因为语言不精,文化背景、思维习惯不同,再加上古巴通讯不便,信息相对闭塞,大量中国留学生与有限的古巴教职员工,与国内亲友的交流和沟通显得极为重要。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胜利社发展为一个下辖电视台、报社、网站的服务功能齐全、组织结构完整的留学生社团。

  胜利社成立之后,广泛团结了各院系、各批次、各年级的中国留学生,组织引导他们开展有意义、有目标的社团活动,参与各种志愿服务,创造了很多个第一,为中国在古巴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古巴政府单方面奖学金项目中的西班牙语专业和医学专业的内容、难度是不同的,前者有更多机会深入了解古巴文化、艺术,有更多时间参加各种活动,后者更注重理论基础,每天学习很紧张。尤其是处在大二、大三过渡阶段的医学生课业繁重,心理压力很大。因此,使馆教育组根据2个专业的不同情况,特意安排了自项目开始以来第一次校际交流联谊活动。

  2011年5月14日,在教育组负责人鞠时光一秘的带领下,胜利社成员和西语系的中国留学生代表带着精心准备的歌舞、小品和影片,来到马坦萨斯省的维森特·蓬塞·卡拉斯科医学院,与这里的同学联谊,为医学系的同胞们加油鼓劲。通过这次活动大家相互关心、增进交流,在忙碌的学习之余得到了很好的娱乐和放松,以更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未来的学习生活当中。

  2011年,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出访拉美4国,于当地时间10月21日抵达古巴首都哈瓦那,进行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这是中国海军舰艇首次到访古巴。舰艇访问期间,胜利社成员每天都赶到码头,义务担任翻译和讲解工作,和海军官兵共同生活,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临别前,我们制作了纪念册《仁义中国心、融情哈瓦那》,经时任中国驻古巴大使刘玉琴女士赠予海军官兵,纪念册详细记录了中国留学生喜迎“和平方舟”的激动心情,以及与海军官兵近距离接触的感受。我们用自己最真诚、质朴的心,将古巴之美诠释给人民子弟兵,获得了一致好评,在后来的媒体报道中被誉为“中国在异国他乡的另一面鲜红旗帜”。

  2011年10月底,胜利社成立了“古巴历史讲解小组”,进行了首次古巴博物馆历史讲解活动。活动安排在2011年古巴“切·格瓦拉和卡米洛纪念日”之后,旨在让在古中国留学生学习和了解更多关于古巴革命历史的知识,提高西班牙语水平,增进中古两国之间的革命情谊,坚定自由、平等、独立的民族信仰,培养坚韧、勇敢、创新的奋斗意识。讲解小组成员为完成好这次任务,多次到博物馆考察,查阅各种历史文件,精心准备,讲解当天,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用自己严谨、虔诚、努力、敬业的作风表达了对古巴革命先烈的敬仰,得到了观众们的感谢和赞扬。

  三

  胜利社的成长就是中国留学生的成长,这个过程凝聚着无数人的爱。此时此刻,我脑海中又浮现起许多亲切的面孔和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小事。

  鞠时光老师对中国留学生十分关心,对胜利社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还记得首次举办联谊会演出时,鞠老师多方联系,筹措经费,安排时间、场地,并亲自带队,一大早就来到塔拉拉校区,等待参加演出的胜利社成员集合上车。活动结束时他仔细询问医学生观看表演后的感受和学习生活情况,并在学生餐厅和大家共进午餐。返回路上,由于天气闷热,他的衬衣已经被汗水打湿,因为中暑脸色发红,但还是坚持要把我们送回学校才返回使馆。

  因开展社团活动的需要,我认识了主管塔拉拉学生工作的协调员吴莹老师。还记得2010年春节,使馆将一批年画、贴纸、对联、灯笼等送到学校。为了给大家一个惊喜,吴老师把胜利社成员召集起来,带着这些来自家乡的饰品,悄悄把每个学生食堂、每栋宿舍楼都精心打扮了一番。中国留学生的驻地分布在塔拉拉城里不同的位置,因此我们忙碌了一天,没能看到电视直播的春晚,没能和室友一起包饺子,但想到更多的同学能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气氛和来自祖国母亲的关怀,内心温暖而充实。

  还记得我们编辑好第一期《中国在古巴留学生联合报》之后,因为担心缺乏符合规格的纸张不能按时出刊而发愁。负责我们生活的古巴老师麦克了解到我们的困难,于是向他家乡印刷厂的朋友说明了情况,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得到了一批当时最好的报刊专用纸。当中国的玉兔、牡丹在这手感十足的新闻纸上渲染开去,我感到我们和古巴人的心也融在了一起。

  也许是因为年轻,每一位胜利社成员都充满了激情和创造力。记得有一次学校委托我们为学生宿舍制作2套大型宣传展板,以便及时发布和更新各种资讯。大家想把这个信息宣传栏做得既实用又美观,于是周末找来各种材料,在会议室铺展开,一起手绘出精致的字体和漂亮的图案。工作持续到很晚,但没有人感到疲倦。男生们找来点心和饮料,女生们唱起歌,仿佛每一次工作,都是一场聚会。

  每当举办了庆祝或联谊活动,或者有什么关于留学生的喜讯,胜利社记者站的成员都会与时间赛跑,整理照片,撰写新闻稿,选择夜深人静网速较快的时候发给国内,迫切希望远在大洋彼岸的父母家人、亲朋好友能够尽快知道我们的情况,分享我们的快乐。神州学人编辑部的老师们最了解大家的感受,指导、帮助我们认真修改每一篇稿件并及时发布。每当收到编辑老师们关心和问候的回信,我们隔着屏幕会心一笑,此时此刻天涯即是咫尺。

  参加古巴政府单方面奖学金项目的第五批留学生龙文丹、陈智斌、向桔萱、常恒、王昊、杨满、刘广庆等是一群多才多艺、热心公益的青年,也是通讯社的骨干。他们在活动策划、报刊编辑、摄影、翻译等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义务为社团的建设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向更多的人展示了中国在古巴留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古巴条件有限,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是每一个成员的坚守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大家知道,有那么多的人,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关心着我们。沐浴着爱成长,感恩是无尽的动力。中国在古巴留学生联合通讯社是我们在异国的家,是联系亲情和友情的纽带,是对我们最美好成长岁月的见证。因为这段丰富的留学经历和多彩的学联生活,青春无悔。(曾锴 作者现为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新闻系在读研究生,曾任中国在古巴留学生联合通讯社首任社长)

[作者:朱峰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