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金华2月25日电(记者 胡旭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这一新颖概念首次出现在一号文件中,引起广泛关注。日前记者在浙江省磐安县了解到,这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已在该县初具雏形,当地村民将其称为“我的幸福计划”。
“我的幸福计划”在磐安县已经家喻户晓。磐安县副县长陈新森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2012年参与该计划的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曾经被看做“没有花头、没有赚头、没有奔头”的传统农业,成了山区留守农民幸福的源泉。
据其了解,“我的幸福计划”共有396户、1000余人参与,平均下来每位参与计划的农民增收了1000多元,大幅提升了山区农民的家庭收入。
磐安县高二乡是实施点,据乡长蔡新平介绍,磐安县高二乡2011年人均收入仅为4890元,全乡有2/3以上人员长年在外务工、入学或陪读,长期留守乡里的多为年迈、体弱、身体残疾及文化程度偏低人员,他们面临着“外出务工无门路,在家创业缺资金”的窘境。
“‘我的幸福计划’正是利用了这部分长期留守村民,让他们成为了项目的执行者。”高二乡党委书记施时喜对记者解释,“我的幸福计划”是一个磐安模式的“家庭农场”,他不单单是一个生产单位,而是一个集中供应种、苗,家庭分散种、养,过程中统一管理和技术支撑,产品统一标准回收,统一品牌销售,有着一条非常健全的产、供、销保障体系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
据记者了解,2012年4月初,由磐安县政府牵线搭桥,农业部门提供技术指导,由本地一位在外进行农产品销售能手投资参与的磐安模式的“家庭农场”——“我的幸福计划”在磐安县高二乡正式启动。成立初期项目设立了种植队、畜牧队、禽蛋队三个部门,约400户报名、1000余人参与了该计划,各户以自身专长为基础,经过一年的运营,实现了多方共赢,每位参与计划的农民增收了1000多元。
照研村的蒋小喜是秋收后第一个拿到钱的村民,去年他种了10亩水稻,亩产615斤。“由于雨水、日照等原因,高山种田的效益本就比平地要差些。”蒋小喜说,他原本就是种田的,参与“我的幸福计划”后,让他增收很多,“因为公司收购价比市场收购价翻了一番”。
50岁的冷坑村民陈岩星一家三口在自家山上忙碌不已,老婆王彩花正弯着腰捡蛋,儿子陈文亮则张罗着给鸡喂食。据陈岩星介绍,2011年以前自己和妻子在家务农,年收入1万余元,儿子外出打工也没什么收入,2012年参与“我的幸福计划”,今年年收入达到5万元,并把在县城打工的儿子也召回家,买了小货车,一起搞种养。
同村村民张洪基妻子身体不好,每年医药费要上万元,负担不轻,参与“我的幸福计划”,家里养了400多只土鸡、8只土猪,“与往年相比,家里收入多了,我的经济压力少了,心事轻了”。在她看来,这压力少、心事轻的感觉就是幸福的感觉。
高二乡党委书记施时喜介绍,目前该乡正着手建立油茶、竹笋两用、猕猴桃等“四个千亩基地”,以期逐步让农民以农产品收入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而其后期将逐步展开的农产品深加工等配套服务也将进一步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实现立足于农业、发展农业、农民增收的目标。
土种、土料、土法种养,自然生长的“慢种养”,保证了产品品质。冷坑村村民张洪传的400多只鸡就放养在村边自家竹园里,以吃青草野菜,加些玉米,饮山泉,不使用配合饲料,300天以上的野外放养,肉质肯定好。鸡蛋虽然小了点,打开它,蛋清蛋黄很黏稠、颜色很纯正,与饲料喂养的明显不一样。每只鸡蛋收购价1.6元。
“我的幸福计划”的倡导者蔡文君告诉记者,这样出来的农产品,安全优质,今年春节300斤一头的土猪卖到了6000元,土香肠120元每斤。土鸡150元每只,8斤一桶的大米更是卖到了120元。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他为了让村民放心种养还注册了资本千万的公司作为“我的幸福计划”运营主体。
蔡文君很有信心地告诉记者,“接下去要扩大“幸福计划”辐射范围,将附近的维新、九和等乡镇甚至周边县市纳入“我的幸福计划”实施范畴,发展适合当地种植的农作物,如高山蔬菜、油茶、竹笋等,“实现人均再增收1000元的中期目标。”
“门前一亩田、屋旁一头猪、院中一群鸡”,人人会种养,户户可参与,地不抛荒人不闲,不出家门有活干,是低收入农户产业增收的一条好途径。磐安县陈新森副县长也适时解密了“我的幸福计划”这一新的生产模式。他认为,相比国内其他地方,磐安县的“家庭农场”模式最大的亮点是,它带动了长期留守山区没有收入来源的农户增产、增收、增效。而以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单位,将成为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