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郑州“鬼城”之说被驳斥 为中国最具投资城市50强

2013-01-29 09:27:18 来源: 中原网
字号  

美丽的郑州美丽的家,居民幸福指路明显跃升

郑州是一座具有爱心的城市,全城正在上演"一碗阳春面" 的故事

   中原网讯(钟元)今天,一篇名为《郑州可能是中国最大“鬼城”》的报道被媒体大量转载,很显然此内容与事实不符。早在2011年01月27日《人民日报》针对郑州“鬼城”传闻就刊发了大篇幅记者署名文章进行有力驳斥。事实上,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在中原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局中,郑州都市区建设正如火如荼。2010年末,郑州市常住总人口已高达862万人。据初步统计,2012年,郑州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6.1%上升1.3%,两环十七放射开工建设总量达70%以上,十条市域快速通道五条建成通车、五条开工建设,粮食总产量实现“十连增”……从这数字不难看出,郑州市的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正加速走向一体化,惠及更多民众,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幸福指数”的跃升。2012年12月16日,世界著名品牌大会组委会发布消息称,郑州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

始作甬者来源于一家不入流的美国网站被驳斥

始作甬者起源于2010年年底美国一家名为“商业内幕”的网站,该网公布了若干幅郑东新区的卫星图片,称“从图片上判断,这只是‘一片空屋的堆积’,可能是中国最大的‘鬼城’”。 

2011年1月,人民日报记者在实地调查后写道:郑东新区CBD已成为名副其实的 “24小时不夜城”,内外环规划建设的22栋住宅,目前入住率在90%以上;人员比较密集的楼栋,等电梯时间平均超过3分钟;夜晚,许多社区的停车位全部停满;郑东新区区域内开通的B19、B16、26路等公交车,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常常挤不上。郑东新区已有中小学25所,在校学生接近2.5万人,但还不能满足入学要求。为此,今年将开工建设1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

在调查中,《人民日报》记者选取了郑东新区两个高档小区入住情况进行的统计,结果显示:

绿地老街社区,1期共796户,已装修640户,入住率80%。目前已经4期,已竣工3114户,全部售完。其中常住2020户,不常住325户,空置769户,总入住率75.3%。

绿城百合社区,已竣工2433户,全部售完。其中常住973户,不常住320户,空置1140户,总入住率53.1%。

《香港成报》称郑东新区改变了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宜商宜居

2012年10月,来源为《香港成报》署名记者文章称:截至目前,郑东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500亿元,建成区面积约75平方公里,入住人口近80万。全区已引进各类金融机构123家,成为河南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金融机构最密集、金融业态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香港成报》文章表明,龙子湖高校园区规模初成。15所高校、22万师生陆续入住;龙子湖湖心岛建设加速,河南创意岛科技孵化器等9个科研项目签约进驻。郑东新区将以龙湖区域为重点,全力打造兼具田园生态风光和现代都市气息的城市新区典范。

郑东新区改变了传统城市建设模式,采取了组团开发的模式,布局了六个功能组团,包括中央商务区(CBD)、商住物流区、龙湖区、龙子湖高校园区、科技物流园区和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承担商务、办公、居住、产业和教育等不同的功能。各个功能区既相对独立、各司其职,又互为支撑、密切联系,进而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解决交通拥堵:地铁一号将运营 推进两环十七放射

2012年全年,郑州市机动车新登记入户307618辆,突破30万辆大关。截至去年年底,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04889辆。其中市区1068736辆,县(市)1036153辆。2012年机动车较2011年增长16.81%。2011年全年机动车新登记26.1028万辆。

根据统计,郑州市区目前共有主次干道737条,合计长度为1232.3公里,如果按每辆车平均4.6米长,今年新增的307618辆机动车首尾相连,能排出1415公里长。这意味着,今年新增的机动车数量,在郑州市区内所有道路长度加起来也排不完。

机动车的急剧增加,直接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加剧。

为解决这一城市通病,郑州这几年一直在畅通上下功夫。

按照计划,今年将推进郑徐高铁,郑开、郑焦和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续建工程,三环快速化工程等。同时,郑州地铁2号线一期、4号线龙湖段继续建设,年底前1号线将建成投运,“两环十七放射”道路拆迁绿化工程将继续推进。

为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打造畅通郑州,完善全市道路整体功能,使道路景观与交通相协调,构建与城市和街区特色相适宜的景观。市委、市政府在提升“两环十七放射”道路建设水平的同时,按照生态环保出行理念,构建绿廊加漫步道体系,融入人行道、自行车道、公交港湾、绿岛加油站等公建设施综合体。实现“公交进港湾,行走在中间,辅道在两边,休闲在林间”的景观效果。

“两环”即三环路、四环路。三环路全长44公里,绿化总面积420万平方米;四环路全长93公里,绿化总面积约930万平方米。

“十七放射”即三环、四环之间十七条放射状道路,分别是金水东路、商都路、机场高速、郑新路、中州大道南段、大学南路、嵩山南路、郑密路、航海西路、中原西路、郑上路、化工路、科学大道、江山路和中州大道北段、京广快速南延和京广快速北延;道路总长度365公里,是郑州市重要的交通道路网和出入市口。

2012年以来,郑州市委、市政府在提升“两环十七放射”道路建设水平的同时,对两侧50米违章和临时建筑实施整治提升。50米内建设功能齐全的园林生态廊道。生态廊道建设按照生态环保的出行理念,构建绿廊加漫步道体系,融入人行步道、自行车道、公交港湾、绿岛加油站等公建设施综合体。实现“公交进港湾,行走在中间,辅道在两边,休闲在林间”景观效果。

驳河南无像样服装品牌 郑州女裤占全国半壁江山

针对“整个河南省就没有什么像样的服装品牌,也没有高端的面料、设计、展示”的说法,对于中国女裤最大的产业集群地郑州来讲无疑是个笑话,要知道郑州女裤产量已占据全国女裤半壁江山。

2012年10月17日,“第三届中国裤业企业家理事会年会”在河南郑州举行就是一个佐证。来自广州、南昌、武汉、杭州、重庆、成都、石家庄、北京、郑州等地的16个裤装产业集群的企业家代表,以及全国28个省市区的经销商代表共500余人参加了会议。

近几年,中国服装协会分别向郑州、株洲颁发了“中国女裤名城”称号。河南服装,特别是以郑州裤业为突破口,开创了河南服装行业的新纪元。在郑州女裤的带动下,河南的服装产业在全国的排名也从前些年的第11名上升到第8名,也出现了例如梦舒雅、娅丽达、渡森、逸阳等为代表的知名品牌。

郑州市副市长张学军说,纺织服装工业是郑州市的传统优势工业,是郑州市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建国初期郑州的纺织和服装工业排名全国前列。改革开放之后,沿海地区借政策和地缘优势发展迅速。近十年来,郑州的纺织服装尤其是裤业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异军突起,并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加上产业从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大势,郑州的纺织服装产业迎来了第二个发展的春天。郑州市政府也对纺织服装工业给予大力的支持,2009年7月,郑州市组织编制了《郑州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出台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用5年时间,每年拿出3000万元支持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从2010年开始,郑州市每年组织优秀企业组团参加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评选郑州市十大服装品牌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破三点一线:郑州都市区建设以宜居城市组团为重点

为了防止传统“三点一线布局,避免当年美国城市发展郊区化的状态”,有效把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设计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2011-2020年)》中进行了这样的表述。

坚持组团发展、产城互动、复合型和生态型的发展理念,按照“核心、组团、多点”的布局,建设以郑州新区和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便捷交通为纽带,以绿色生态为基础,实现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空间开发与产业布局、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全域城市化。

(一)加快郑州新区建设。以打造郑州都市区核心增长极为目标,以城市功能区、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为载体,重点推进“两轴两带六廊七组团”建设,努力建成现代产业集聚区、现代复合型城区、城乡统筹示范区、对外开放示范区、环境优美宜居区和区域服务中心。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4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达到400万左右,GDP占全市比重达到30%以上。

(二)加快中心城区改造提升。不断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实现均衡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省市政治文化中心、现代商贸服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核心区,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在中原经济区的辐射带动能级。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400平方公里左右,建成区人口达到400万人。

(三)加快组团融城发展。各组团要以建设都市区城市功能组团为目标,区分产业差异,明确发展定位,突出比较优势,彰显城市特色,以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为纽带,把县城特别是县城新区作为融城先导区,推动组团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加强“六城”建设,“六城”分别是:航空城、新郑新城、中牟新城、巩义新城、新密(曲梁)新城、登封新城。

(四)加快宜居城市组团建设。坚持组团发展的都市区发展战略,组团建设要突出特色、突出前瞻性,扩大视野、拉高标杆,统筹交通、产业、教育、医疗和城市基础设施,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引导形成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城市新区。要重点开发“十组团”,即:宜居教育城、宜居健康城、宜居职教城、新商城、中原宜居商贸城、金水科教新城、惠济高端服务业新城、二七生态文化新城、先进制造业新城、高新城。

(五)加快城郊村合村并城。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研究出台适用于合村并城工作的政策,科学指导合村并村规划建设,加快合村并城试点工作。到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的1100.2平方公里内(含上街)的城郊村统一并入城区,6县(市)规划面积内的行政村全部纳入县(市)城,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六)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突出一个特色,注重两个结合,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实现产城互动发展,为郑州都市区建设创造和拓展空间。到2020年,形成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产业集聚区10个、超五百亿元产业集聚区10个、超百亿元产业集聚区20个;十万人以上的小城市4个,五万人以上的中心城镇5个,列入规划的其他产业集聚区要形成三万人左右的人口集聚效应。

(七)加快合村并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以城镇化建设为导向,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并点建设,鼓励农民向重点镇、建制镇集中。

(八)加快都市农村建设。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环境整洁、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生活便利、群众安居乐业的新农村。

正是这种立体式的发展战略,在宜商同时宜居宜业宜游,从而破解了三点一线传统布局。

夯实的基础:郑州都市区发展走上快车道

据初步统计,2012年,郑州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6.1%,上升1.3%,两环十七放射开工建设总量达70%以上,十条市域快速通道五条建成通车、五条开工建设,国家、省市三级在郑交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2.9亿元;生态廊道绿化2592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功能逐步提升,“六旧九新”片区改造启动项目302个,三环以内117家市场外迁48家;四类社区建设全面展开,建成安置房800余万平方米;全市打通断头路20条,新建停车场334个,新增车位6.17万个。

从这数字不难看出,郑州市的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正加速走向一体化,惠及更多民众,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幸福指数”的跃升。

2012年,七大工业主导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8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全年服务业投资实现2120亿元,增长26%;粮食总产量实现“十连增”,达到169.5万吨……

一年来,郑州以“一枢纽两基地”、工业七大主导产业和“6+2”产业基地、服务业七大主导产业和“十中心” 建设作为载体和抓手,通过引进“国际影响力、国内辐射力、国内外资源整合力”的“三力”项目全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并逐步建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群: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汽车及装备制造业、高新区和航空港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中牟县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巩义市铝精深加工业、新密市新型高端耐材业、登封市文化旅游业、新郑市现代物流业、上街区通用航空服务业、郑东新区的金融业……八大产业基地加速整合,海尔产业园、华强电子、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国机集团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格力电器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这无疑表明,郑州市产业结构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三次产业比例日趋合理,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作者:钟元  编辑:禹亚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