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回应应届生解约事件 中石化表示规范招聘流程

2013-01-29 07:34:0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字号  

  中石化1月28日就应届生解约事件做出回应称,为规范招聘流程,公司2013年的毕业生招聘增加了统一考试环节;目前816名被解约学生中已有783名在网上注册报名,参加统一选拔。

  知情人士透露,往年中石化分公司为了争抢人才往往提前招聘,然后等集团公司1月份下发指标。2012年石化行业利润下滑明显,为降本增效,中石化进行改革,减少招聘人数,并增加了笔试环节,由此造成了两方工作对接不同步。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2012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以及抵御成本上升压力的任务也因此显得更为迫切,国企降本增效的大戏2013年或将继续上演。

  要求参与统一选拔

  “公司是去年11月末在网上发的招聘公告,然后我投了简历,通过了两轮面试。12月中旬签的协议,大概10天前解的约,赔偿金5000元,现在已经打到银行卡里了。”一位之前应聘中石化山东一下属建设公司但被解约的山东某高校毕业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据了解,该学生所在院系共有10名学生遭到解约。目前,这名学生已根据中石化总部1月18日公布的新的招聘启事投递了简历。“但原先的签约单位已没有招聘指标了,所以只好另投了其他部门,但因为我们学的专业要的单位少,现在也只有两家可投。”前述被解约的学生略显无奈。

  中石化1月28日下午对此事回应称,为提高毕业生招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中石化2013年的毕业生招聘增加了统一考试环节,将委托第三方专业考试机构实施考试。涉及解约的816名学生中,目前已有783名按流程在网上注册报名,参加统一选拔。

  据了解,2013年中石化招聘规模约为2000余人。而据相关媒体统计,2012年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签约中石化的应届生就有1100多人。

  利润下降被迫降本

  2012年石化行业效益降幅较大,降本增效或是此次中石化解约风波背后的推手。

  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公司2012年的年度会议上提出,要严格控制中石化用工总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集团总经理王天普也称,中石化人工费用、管理费用、折旧费用过高,已严重影响公司的发展质量。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最新报告显示,去年1-10月石化行业全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2%,其中化学工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2.3%,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更是出现201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降幅为3.1%;预计全年行业利润总额约7500亿元,同比下降6%。

  “行业销售成本以及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大幅增长,是利润下降的重要原因。”石化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2012年前10个月,石化行业的财务费用同比增长36.3%,达到1107.5亿元,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0.1%,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增幅0.3个百分点。

  中石化也不例外。公开信息显示,2011年,中石化拥有106万名员工,在工资、薪金及其他员工福利方面支出共发生873.7亿元。另一方面,中石化近两年的经济效益却在下滑。中石化2012年三季报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30%,其中炼油业务亏损164.59亿元。2011年,公司炼油业务亏损更是高达376亿元。

  “尽管2013年行业形势将好于2012年,但产能过剩、下游需求不足的问题仍将存在。”祝昉指出,从2012年开始,下游需求萎缩,加之进口产品冲击,很多石化产品卖不出去。作为上市公司,要增加股东的投资回报,需要将低于平均业绩的部分砍掉。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中石化解约属公司行为,有可能是进行内部的员工结构改革,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公司削减招聘人数是正常行为。

  国企又到转型关口?

  “2012年公司资本回报率没达标,效益没跟上。过去几年是公司的投资高峰期,但相比投入规模,盈利水平并没有跟上,因此降本增效将成为未来公司重点抓的一个方向。”中石油一位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该人士坦言,2012年化工市场波动较大,产能过剩、下游需求萎靡等因素的确会对企业效益产生一定影响。但他同时强调,“人才强企”是公司2013年的工作重点之一,目前招聘战略上没有听说有大的调整。

  尽管如此,在经济环境偏紧和整体利润下滑的背景下,国企的转型已成大势所趋。中冶集团一内部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今年集团实行的招聘政策是“退一个,进一个”,而且近几年来都没有大规模招聘。“目前集团的总体经营思路是做好在手项目,而不是大规模找新项目。”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42万亿元,同比下降5.1%,而私营企业利润却取得了同比20%的增长。有观点认为,2012年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受经济放缓影响更为明显,国有企业面临的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以及抵御成本上升压力的任务更加艰巨。

  “未来几年,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都会从高速转为中速,企业也会倡导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不过,每个企业的情况也不尽相同,还是要针对不同企业提不同的解决方案。”祝昉表示。(记者 汪珺 实习记者 任明杰)

[作者:魏巍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