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出兵马里内战会变“持久战”吗?
“你能选择何时开始战争,但决定不了何时结束战争。”这是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介绍法国介入马里内战时的表述。为阻止“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AQMI)武装进一步逼近马里首都,原马里宗主国法国出动空军和地面部队实施“防御性攻击”。可是空袭轰炸与大兵压境只是暂时让马里政府军稳住阵脚,却让法国乃至欧洲背上新的战争包袱,AQMI首领甚至声称要把法国拉进“新的阿富汗(战争泥潭)”。
按下葫芦却又浮起瓢
自2012年3月以来,被美国列为非洲三大恐怖集团之一的AQMI利用马里军人哗变,总统杜尔被推翻的机会,在马里北部发起凶狠攻势,他们联合老牌反政府武装“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MNLA),从东西两线夹击马里政府军,相继攻陷该国北部基达尔、加奥、廷巴克图三个大区(相当于中国的省级区划)的首府,并宣布这三个大区“独立”,建立“宗教教长国”。但AQMI人多枪多,又在2012年6月收拾了MN—LA,独揽马里北方的控制权,推行严酷的“宗教律法”,大肆抓丁备战。
新年伊始,AQMI趁马里政府内讧之机,向首都巴马科发起“圣战进军”,一路上,政府军闻风而逃,许多军营人去楼空,大批军火落入AQMI之手。直到1月11日,AQMI兵锋离首都仅600余公里时,马里临时总统特拉奥雷终于呼吁负有“特殊责任”的法国出面阻击。
法国行动很快,空军从有基地保障的乍得出发,实施闪电式打击,地面部队也很快出动。按照法国国防部长勒德里昂的说法,法国战机投掷的制导炸弹瓦解了反叛武装的行动,法马联军已将巴马科外围防线朝东北方向延伸,与乍得的交通线也不再受到威胁(这是马里接受法国军援的生命线)。不过,在此过程中,法军也遭受了损失,一架武装直升机被AQMI的高射机枪击落,飞行员阵亡。勒德里昂承认,马里反叛武装的战斗力被低估了。
更让法国人吃惊的是,AQMI对巴马科的威胁仍未完全解除。1月14日,重新调整部署的AQMI部队轻取马里与毛里塔尼亚交界的小镇贾巴利,那里距巴马科仅400公里,而法马联军主力远在科纳一带,法军只能用空袭迟滞AQMI的进攻,同时央求欧盟伙伴国为其战争机器输血。英、德等国同意为法军的行动提供后勤支援。尼日利亚、贝宁、塞内加尔等多个西共体成员国也计划各派出300至600人,组成一支3000余人的部队赴马里作战。
随后,1月16日又发生了阿尔及利亚绑架事件。据称,实施绑架的组织与AQMI有染,而且AQMI发言人向欧洲发出警告,声称法国因介入马里内战而“自启地狱之门”。他还表示:“法国(乃至欧洲)已经掉进一个比伊拉克、阿富汗和索马里更危险的陷阱。”
“以夷制夷”或是上策
从干涉马里之初,法国就为自己披上了一件“正义外衣”,声称“保卫马里就是保卫欧洲。”自从20世纪60年代脱离法国殖民统治后,马里一度是西非的“民主橱窗”———选举相对自由,政权交接也相对平稳。但马里中央政府缺乏权威,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分子借着当地盛行的“部落自治”兴风作浪。
所谓“部落自治”源于游牧民族依赖大家族保护其成员生命安全的传统,其运行机制可归结为每个人的安危都依附于父系亲属,不同规模的父系宗族相互对抗以夺取生存资源。在马里,有一句谚语形象地描述了此类对抗:“我与我兄斗,我和我兄与我堂兄斗,我和我兄及堂兄与全世界斗。”在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组织作祟下,马里的民族和部落矛盾加剧,特别是北部图阿雷格部族素有到邻国利比亚、摩洛哥等国当雇佣兵的传统,一旦国内有事,很容易形成相当强悍的抵抗运动。
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称,利比亚内战的结束让马里遭了殃———当初被卡扎菲招募的图阿雷格部族雇佣兵没了雇主和薪水,纷纷回国找出路,他们要么被MNLA收编,要么转投AQMI。据以色列“德布卡情报”网站介绍,有图阿雷格部族士兵撑腰的AQMI战斗力不容小觑,这些雇佣兵手里拿着当年卡扎菲为其采购的精良武器,身上穿着卡扎菲主持设计的六色沙漠迷彩服,凭借对当地沙漠的了解,作战能力极强。
一名退役的法国军官认为,法国不能把宝全压在“泥菩萨过河”的马里政府军身上,“他们几个月拿不到薪水,手里的弹药往往会被拿去换食品”,他建议法国在重点打击AQMI的同时,积极拉拢暂时处于观望状态的MNLA武装。
有意思的是,MNLA高级成员阿萨里德也不失时机地表示愿意协助法国和马里政府打击AQMI,但马里政府要在事成之后允许MNLA在阿扎瓦德地区“高度自治”。阿萨里德还承诺,如果马里政府愿意做这笔交易,他们会很快夺取廷巴克图的控制权,那里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濒危世界遗产”的文物古迹,此前AQMI及其同盟者曾在那里制造毁坏古墓的恶行。
卡扎菲的“蝴蝶效应”
分析人士说,对马里进行干预的法国军队正面临意志坚定、经验老到、装备精良的敌人,一旦陷入持久战,法国很难承受。总部设在巴黎的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布鲁诺·泰尔特雷强调,法国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满足于把AQMI挡在巴马科郊外,维持马里政府的存在;要么帮助马里政府反攻,通过激战恢复对全国的控制。在第一种情况下,“闪电式的进攻可能很快停止,然后(法军)会进入持续性的战斗部署”。如果选择第二种方案,“法国就不得不采取更大规模的行动方案,但对财政状况的压力也会大得多。”
其实,法国在马里踩到“战争口香糖”(意指“打不能速胜,走不能脱困”),深层次的原因在于2011年的利比亚内战。当年北约国家武力推翻卡扎菲政权,让西方得以控制一个石油之源,但也产生了一个可怕后果———恐怖组织在非洲大陆实力大涨。卡扎菲活着时极力镇压“基地”分子,他死后,非洲的反恐局势迅速恶化。进入2012年,经过利比亚内战锻炼的恐怖分子渗透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AQMI更是趁着利比亚国家机器瘫痪之机,抢夺了大批武器。有迹象显示,卡扎菲武器库中的俄制地对空导弹、捷克产烈性炸药纷纷落入AQMI手中,突尼斯甚至抓到过武器走私小队……很显然,卡扎菲倒台引发的“蝴蝶效应”正在非洲扩散,其动向对欧洲各国来说很不妙。(罗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