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IT科技业2012事件与人物:掌门人成改革垫脚石

2012-12-20 09:48:0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字号  

  何享健:因为深爱,所以放弃

  自己从前台隐退,将千亿资产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为此他谋划了十年。或者这正是一个企业家的气魄:实现企业生命力持久和家族利益最大化之间并不矛盾。

  他勇立潮头40多年。如今,70岁仍精神奕奕的他主动告别了“舞台”,将近千亿元的资产完全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传承的典范。

  作为美的集团的创始人,何享健的华丽告别,让美的交接班是如此水到渠成、波澜不惊。但他为此已谋划了超过十年,可谓深谋远虑。

  顺利交接班离不开几个条件:一支值得信任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一个成熟的分权体系、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一个能保障股东合法利益的治理结构。

  1997年,美的面临被并购的风险,何享健大刀阔斧地推进事业部制改革,大胆起用正处而立之年的“外乡人”方洪波。美的空调业务随即转危为安。

  事业部制的实施、向管理层授权,使美的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何享健放权不仅放得早,而且放得彻底。美的有一本《分权手册》,明确每个层级的管理权限。

  他以高激励和有效的约束,将职业经理人与美的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美的经理人的薪酬水平是业内较高的,而完善的IT和审计系统则是管控的有效手段。

  或许正是因为深爱着自己一手创办的美的,才会放弃得如此彻底——他为美的找到了更好的解决办法。2005年~2006年,美的电器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何享健对美的电器增持至50.17%。这为整个美的集团的资本运作创造了空间。

  2011年,何享健把美的集团15.30%的股权转让给融睿投资和鼎晖投资。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美的集团初步“去家族化”,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

  2012年8月25日,何享健正式辞去美的集团董事长的职务,让位给方洪波。美的集团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大部分是在美的浸润了十多年的优秀职业经理人。儿子何剑锋作为大股东代表首次进入美的集团董事会,他与职业经理人、战略投资者之间会形成制衡。

  何享健的“退休”一箭双雕,既完成了美的集团决策层、管理层的“新老交替”,使之更彻底地“去家族化”;又成为推动美的集团整体上市的契机。而这不仅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也将实现何氏家族利益的最大化。

  或许这才是一个企业家的气魄和胸襟。(王珍)

  惠特曼:惠普的“试金石”还是“垫脚石”

  尽管艳光四射,但IT俏佳人的魅力似乎也难以翻转惠普的运势。科技凶猛发展的时代,她是惠普的“试金石”还是“垫脚石”?

  梅格·惠特曼真的会是下一个被惠普踢走的CEO吗?虽然目前还很难判断道琼斯通讯社专栏作家刘易斯的预计是否准确。但可以肯定的是,自从惠特曼上台之后,惠普的麻烦就没有少过。

  最近一次是,惠普发现去年以110亿美元收购英国软件公司Autonomy的过程中存在财务欺诈行为,这一发现可能导致公司亏损88亿美元。

  在这一消息传出后,惠普股价当天暴跌12%,报收于十年来最低的每股11.71美元。

  当然,更让惠特曼烦恼的是,华尔街原本期望惠特曼的重整计划尽快见效,把惠普转型为可以挑战IBM和戴尔的企业,但目前看来,这个愿景达成不了。

  在惠普之前,惠特曼曾任eBay前CEO,还曾在宝洁、迪斯尼等几家大公司任职。2010年,惠特曼曾赢得加州共和党州长提名,不过竞选失败。全球仅有14位女性个人财产达到10亿美元以上,惠特曼名列其中。

  惠特曼上半年对投资人说,惠普已经完成了五年重整计划中的第一年任务,但只有到2014财年,惠普才会开始明显复苏。

  从业务线上来看,惠普的传统业务PC和打印机已经是夕阳产业,而惠特曼大力重组的企业业务,又表现不佳,这对惠普转型极为不力。

  惠普还宣布合并个人电脑业务部与打印业务部,以改善硬件部门的财务状况。但不少券商分析师称,这一合并不会为惠普带来太大的协同增效作用。

  在中国,惠普的份额已经跌出了前四。

  接任惠普前任CEO李艾科之后,惠特曼竭尽全力试图让惠普有些变化。但“惠普就像一台装配了人工AI的庞大机器,按照自己的模式继续行进,PC业务仍然平稳持续下滑,企业业务不温不火,办公产品利润稳定,完全无视坐在驾驶室里的女CEO”。这是《华尔街日报》不久前给惠普的评论。

  惠特曼显然也不在意外界的这些声音,她认为惠普的问题是“可以修复的。”

  她认为:“目前IT行业还离不开硬件,而惠普在硬件产品的丰富性和规模性上有着巨大优势。”

  为此,惠特曼给惠普的定位是:全球最大的技术提供商。但惠普给惠特曼会是怎样的定位呢?谁也说不准。(夷施)

  库克:在忙碌中改变苹果

  市场在他上任一周年时给出了最好的评价:苹果成为有史以来市值最高的公司。但他也在快速将苹果带向一个更加不确定的未来。

  忙着解释、忙着拜访、忙着调整管理层,作为苹果的掌门人,蒂姆·库克今年这一年其实过得并不轻松。

  去年8月24日,库克接替史蒂夫·乔布斯出任苹果CEO,走到了科技界的舞台中央。有人不禁猜想这位性格较为谦和的副指挥官,在公司具有传奇色彩的联合创始人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会有何种表现。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库克确实希望给苹果带来些许改变:发放股息并回购股票,以及推出第三代iPad,此外,在富士康的劳动条件遭到外界质疑之后,库克还亲自前往中国。

  “这些事情在乔布斯时代也许不会做,相比于前任个性化的管理方式,库克看上去更让人放松,不过这种谨慎的性格也许会抹去苹果原有的棱角。”有美国分析师如此评价。

  市场在库克上任一周年时给出了最好的评价:苹果成为有史以来市值最高的公司。但戏剧性的是,随后苹果股价接连“过山车”,就在前几天,苹果股价收于509.79美元,相比于最高705美元3个月累计下跌近200美元。

  “并不是库克做得不好,而是苹果已经告别过去靠单一产品支撑的时代,现在这家科技公司更需要慢下来用一整套完善的体制去运行。”艾媒CEO张毅说。

  的确,乔布斯的伟大之处在于对iPod和iPhone的贡献,也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卓越产品和精神都不会被超越。而作为库克,精通产业链管理,对全球运营网络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是一个非常有执行力的CEO。但问题是,在巨头搅动产业链之后,苹果的竞争对手并不会坐以待毙,库克此时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开发出完美产品的问题,更多的还有,如何同这些觉醒的科技猛兽同台竞技。

  2013年,库克或许依旧很忙。(李娜)

  欧德宁:从英特尔谢幕,为战略失误埋单?

  他的提前辞职正是在为不重视移动芯片市场的错误战略埋单,但这已无法改变英特尔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上的落后局面。

  按照英特尔的惯例,CEO一般会待到65岁强制退休年龄;今年11月,英特尔现任CEO、62岁的欧德宁突然宣布:将在明年5月召开的英特尔年度股东大会上,从CEO位置上退休。欧德宁的提前谢幕,意味着PC主导的时代接近尾声,英特尔希望找到一位新CEO进军移动市场。

  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欧德宁或许与前四任CEO一样从容谢幕。欧德宁1974年加盟英特尔,后来主导了奔腾微处理器的推出,可以说为英特尔占据PC芯片市场立下赫赫战功。2005年,欧德宁接过CEO权杖,8年来将英特尔的年营业收入提升接近40%。不过,这些并不能掩盖他在英特尔的最大战略失误——放弃智能手机芯片。

  早在2000年,英特尔曾推出了智能手机芯片,但当时的市场让这款处理器几无反响。由于研发投入大、持续亏损,在欧德宁上台后的第二年,便迅速将手机芯片部门出手,转而集中精力开发PC芯片,以应对处于历史上最好状态的AMD。

  如果坚持下去,手机产品的处理器或许会成为欧德宁成就自己的绝好机会,但历史不容假设。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PC出货量,其中90%以上都采用ARM架构芯片,而基于英特尔移动芯片Atom的平板电脑市场份额大约仅为2%,甚至微软这个曾经的亲密伙伴已经在最新的平板电脑Surface上选择了ARM架构芯片。现在和未来都站在ARM这边,这已经触及到英特尔的生命线,曾经的PC芯片巨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欧德宁的辞职正是在为不重视移动芯片市场的错误战略埋单,但这已无法改变英特尔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上落于人后的局面。两年前市值仅有英特尔一半的高通,目前市值已超过英特尔。

  事实上,英特尔曾有过多次未卜先知的转型,让其立于不败之地;这些转型大部分得益于英特尔几任CEO敏锐的嗅觉。不再以PC主导的英特尔,需要一个能够预见未来、更加“偏执狂”的人。无论欧德宁的继任者是谁,都将面临着如何战胜移动领域的竞争对手,重新赢得投资者信心的艰苦战役。(黄远)

[作者:王峥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