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专家评《1942 饥饿中国》:填补一段历史的真空

2012-12-18 21:28:28 来源: 河南商报
字号  

河南商报总编辑孟磊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自12月4日《1942饥饿中国》图书首发以来,公众及媒体关注热度不减,商报的大型报道以及图书采写背后的故事,也引起了媒体的兴趣。

本书的专家顾问团第一时间进行了点评,在专家学者眼里,这本书是在“填补一段历史的真空”。

媒体点评

新京报

深入农村寻找幸存者尽可能还原1942

从11月20日起,河南商报连续推出的大型纪实报道《一九四二》,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深度报道部主任郭晓阳称,该报道以1942年大饥荒为出发点,深入灾荒重灾区(县、乡、村),寻找幸存者,最终把1942年尽可能地还原出来。《1942饥饿中国》即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为此,河南商报负责查找文献的记者李肖肖查阅了大量档案和报刊,并采访了很多专家,最后整理出四万字的资料。李肖肖对本报记者表示,“电影《一九四二》选取了一个点来表现那场大饥荒,比较真实。现实中的惨状肯定比电影中更严重,可能因为太血腥了,导演不会这样拍。比如,人吃人的状况当时非常严重。那时,黄河以北的延津已经是沦陷区了,被日本人占领,国统区管不到那一边,当时受灾最严重的是豫中和豫西那些县。”

北京晨报

重走逃荒之路,考察历史遗迹

该书出自多位河南商报年轻记者之手。据该报副总编关国锋介绍,“重访1942”缘起于三年前,他在网络上看见1942年大饥荒的图片和相关文字,萌发“重走逃荒路”的想法。几经筹划,终于在2012年的春天正式启动,走访灾荒亲历者、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一路向西,到兰州方才止步。

据记者肖风伟介绍,寻访亲历者开始十分困难,他们在西安、宝鸡这些河南人聚集比较多的地方,沿着陇海铁路线当年逃荒线路等地寻找,遇到年纪大的人就问,通过一个人,联系到两三个人。关国锋表示,对苦难的印象越是深刻,或者刻骨铭心的人,越不会流眼泪,因为眼泪会流干。亲历者有时不愿意再重复这个事情,因为每一次陈述,都是揭内心的伤疤。

[作者:  编辑:王静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