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就《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按照《办法》,长期处于割裂并行状态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之间有望实现衔接转换,缴费年限也会有明确办法折算。
老有所养,对谁来说都是件大事。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我国初步搭建起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险大框架,亿万人已经受益。但苦于传统的城乡分割、地区分割、身份分割,养老保险“跟人走”一直很困难、也很麻烦,保险待遇更是“三六九等”、相去悬殊,结果导致许多因工作迁徙、因城镇化户籍变动的人们因此吃亏,外来务工人员离开城市前排着大队去“退保”的情况反复出现。毫无疑问,继实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跨省转续新政之后,启动养老保险跨制度“互认”,是又一令人欣喜的政策进步。更重要的是,在社保“五险”里头,养老保险所占金额最大,风险周期最长,坚持进行养老保险“一体化”改革,大大强化了民众对未来我国将建立一个更适应人口流动、同时更加公平的统一社保体系的信心。
养老保险自由接续转换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一个好的开始。当然,想要实现权益“通存通兑”,还要尽可能的“不缩水”,比在形式上、技术上带走一份保险关系艰难得多、复杂得多。由于不同险种各自缴费标准、资金构成、待遇水平差别太大,转出地接收地的经济发达程度、资金支付压力又很不平衡,转换起来很难掰扯得一清二楚、完全合理。从目前的征求意见稿来看,只转个人账户不转统筹账户,缴费年限折算也不够对等,这些政策设计可以讲是一种现实选择,未来尚有待进一步论证调整。此外,我们也要看到,眼下实际存在的养老保险制度其实远不止表面上这三种,新老农保仍有并存,不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进度不一,公务员养老制度至今单独运行……从三大险种局部“互认”,到真正的养老制度、社保制度整体“并轨”,确实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社会保障不仅仅是民生问题,缩小城乡、地区、群体之间的保障落差,普遍提升福利水平,对最终剥离附着在户口、身份之上的特殊权益,彻底打破饱受诟病的城乡二元、城市二元结构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多年以来,“碎片化”的福利状态,许多人既不稳定、水平又低的保障待遇,深切影响着我们整个社会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所谓的“打工者”总是觉得心里没底,年轻人对“体制内”工作分外向往,大抵与此脱不了干系。而一个“大一统”的社保体系,体现了一种无差别、可预期、有“兜底”的“全民福利”,虽然福利水平暂时和公众吁求存在差距,但却为促进公平正义、实现体面劳动和尊严生活打下了基础,也势必带来国人生活方式、择业取向的巨大改变。
社保对接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一步,是事关所有人切身利益的大工程,期间硬骨头很多,推进殊为不易。一方面需要决策层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触动现有利益格局,打破利益固化,另一方面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大原则,着力提高社保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最大程度在二次分配中积极作为,让社保这张大网越来越可靠、“含金量”越来越高,让所有国人都能过上后顾无忧、踏踏实实的美好生活。这凝聚着国家意志,也凝聚着全民期盼。 毛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