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组图:解读冯小刚电影四大悲悯细节VS经典场景

2012-11-30 07:54:59 来源: 21CN  
字号  

《集结号》剧照

  今年业界流传一个冷笑话:“冯小刚导演越来越陈凯歌化,陈凯歌导演则越来越冯小刚化。”的确,点燃暑期档的《搜索》和即将引爆贺岁档的《温故1942》仿佛是两位导演易风格而为的两部作品。笑话归笑话,人们长久习惯了“冯氏幽默”,却往往忘记了冯小刚自《大腕》以来逐渐转型,力求突破的努力,用葛优形容他的话来说:“他心里憋着一股气。”

  其实冯小刚心里不止是憋着一股要在“内地票房之王”荣耀外得到奖项承认的气,更是憋着一股“有话要说”的气。自他被市场承认得到更大的自主权起,冯小刚就开始在作品里隐约加入了一些跟商业元素不一样的情怀,这里面有他对人生、历史、社会的真知灼见,他想在让观众大笑之余,也能得到一些更深层次的触动和自省,《大腕》、《天下无贼》、《集结号》、《唐山大地震》无不如是,可惜它们长久掩盖在冯小刚自身“喜剧标签”和“卖座光环”下,逐渐被观众所忘记或忽略掉了。

  冯小刚更是性情中人,他真正从内心面向一些严肃命题时,他就会异常认真对待它们。为何坚持要拍《温故1942》?拍摄《温故1942》将圆冯小刚一个长达十八年的梦想,这个梦想一直在他心中酝酿:要给观众呈现那段曾被大家忽视过的历史,告诉国人脚下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了何等令人发指,惨绝人寰的人为灾难。这部电影,这个梦想将集中释放冯小刚心中以往藏着掖着的那股悲天悯人、以史为鉴的情怀,它将给我们民族提个醒: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也借《温故1942》上映之际,回顾一下那些隐藏在四部“冯氏电影”中,那些被忘记和被省忽略的冯小刚情怀。

  《集结号》 战争中的兄弟情深

  一场几乎没有生路的阻击战,一趟慷慨激昂的赴死之旅,一个为了死去兄弟的耿直灵魂,成就了中国战争片类型之中的翘楚之作《集结号》,许久不在电影院里洒泪的观众震撼了,平常不待见中国商业电影的外国媒体感动了。毫不夸张的说,它是冯小刚电影里的最高杰作,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战场手足情超越了残酷战争本身,观众甚至不再追问他们为了何种信仰和意识形态而战,因为观众知道:他们为彼此而战。

  “号响了吗?”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一句经典的追问之词,谷子地用战后毕生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解答这个疑问。笑起来略显憨厚的兄弟们前仆后继地牺牲在他眼前一幕的情景支撑他活着去寻找原来的部队求个说法,虽然,生活比死亡更艰难,更需要勇气。张涵予用其桀骜的眼神和坚毅的外表成就了这个永难磨灭的经典角色,而片中的其他角色,如狙击手姜茂才、爆破手吕宽沟、机枪手罗广田等战士形象也塑造得栩栩如生,成了一部群戏经典,

  最荡气回肠的一刻莫过于新指导员王金存忘掉了自身的懦弱,忘掉了盼他归家成亲的未婚妻,忘掉了翘首以盼的爹娘,用炸药将自己和其他46个兄弟的尸骨埋葬在窑洞里,他拾回了男人的尊严,也不愧谷子地“下辈子还做兄弟”的惺惺相惜。冯小刚在这一刻,刻画出了自己对于男人的理解:男人可以死,却不能被兄弟瞧不起。

  经典场景:团长墓前,当年的司号员小梁子说自己当初根本没有吹响集结号,谷子地无法接受这个说法,冲向团长墓碑发怒,小梁子和他扭打起来,谷子地悲愤交加地控诉:“九连47个弟兄,明明都是烈士,怎么就成失踪了呢?你现在躺在地下,谁能他妈给他们证明这事!”冯小刚对战争中的个体遭遇的悲悯之情跃然于银幕上。

[作者:  编辑:徐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