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财富。
海南供销社人用行动诠释了这句格言———今年前9个月,全省供销社系统已从垃圾堆里“拣”出1.8亿元,并为农民创造7000多个就业岗位。
省供销社有关负责人透露,供销社系统全年有望从垃圾里拣出2.2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万元。
垃圾堆里的环保商机
10月16日下午5点,儋州市那大镇先锋西路供销社废品回收站,农民夏雨驾驶满载各类垃圾的三轮车开进来,他和爱人一起动手,把车上的废纸、玻璃瓶、塑料瓶、废液化气罐、废轮胎等废旧物一一搬下来过磅或点数。结算时,他从回收站拿到1160元。
“今天赚了200多元,收拣购买这些废纸废瓶废罐共花了900多元。”夏雨说,他和爱人清早6点多就开着三轮车走村串巷,先后跑了6个村庄回收到一车废物。
夏雨遍身无一处干净,脸上流着的汗水都泛着黑。他说,除从各村庄收购废弃物,还从大街小巷的垃圾堆里扒废品,每天都是这样一身脏。
废品回站负责人说,废品回收挣的是辛苦钱,像纯净水瓶,夏雨拣来卖给站里7分钱1个,站里卖到总站不到8分钱;像废液化气罐,夏雨收购1个30元,卖给站35元,站里卖给总站37元。在儋州,每天有30多对像夏雨夫妇一样的拾垃圾收废品送到这里来卖,人均每天可挣100元。
儋州市供销社土产日杂公司负责人王立勇说,供销社在商务部门指导下,在全市各乡镇各国营农场都设回收网点,组织农民走村串乡回收废物,进行分拣、分级再出售,去年回收各类废品1.5万吨,销售额5000多万元。
供销社拣起传统业务
废品回收是供销社传统业务,由于种种原因,海南供销社曾一度废荒此项业务。近年来,着眼生态环境保护、解决职工就业、促进海南绿色崛起,在商务部门支持下,海南供销社发动职工集资、入股、招商引资、合作经营等方式,在各市县逐步恢复废旧商品回收业务。
供销社系统以资本和资源为纽带,整合资源,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推动全省废旧商品分拣中心和回收市场建设和发展,完善集散市场的储存、交易、分拣、初加工功能,短短5年时间就成为全省废品回收再利用主渠道。如琼海供销社建成5000多平方米的废品回收集散市场,儋州市供销社建成近3万平方米的集散交易市场。
据统计,今年前9个月,全省供销社废品销售额达1.8亿元,带动7000多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省供销社主任简纯林说,废品回收工作,看起来不起眼,实际上意义巨大,不仅变废为宝创造财富,还减少污染美化环境,并且就地给农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可谓利国利用、一举多得。
为促进全省废品回收工作有序开展,省供销社牵头成立了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宣传国家废旧商品回收行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并配合商务厅制定《海南省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建设标准》,收编、整合、规范现有废旧商品回收网络,推动社区、乡镇废品回收网点规范化建设发展。
我省废品回收业潜力大
建设国际旅游岛,实现海南绿色崛起,全省废品回收再利用潜力大。据测算,全省废品回收市场充分挖掘年销售额近20亿元,而作为废品回收主渠道的供销社系统仅占10%。
目前,海南供销社只是初步建成回收网络,回收—加工—利用—科研—开发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率低,大部分回收品只作为初级原料低价卖给省外加工企业,收废卖废,没有实现再增值。
省供销社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供销社系统将从三个方面做大废品回收产业:以建设项目为核心,实施全省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网络建设,构建多层次的回收网络,使废品回收点进社区进村庄;培育龙头企业,按市场规律,收编和规范个体经营户,在全省开展废品回收连锁经营;引进新设备和新技术,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加工处理工艺水平,从整体上提升海南废品回收行业附加值。力争用3至5年时间,全省供销社系统废品回收创造价值达到6亿元。 (本报记者 周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