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9月26日电(彭克斌 万红波 陶瑕霜)“抬头望明月,垂泪盼亲情”。26日,重庆市垫江监狱开展系列中秋帮教活动,58名服刑人员代表和120多名服刑人员亲属温馨共度团圆日。
母子温馨共进亲情餐
“儿子,是我害了你,我对不起你……”帮教活动现场,一名身着绿上衣、年过五旬的妇女抱着服刑人员张强(化名)痛哭不已。
张强是福建省莆田市人。2006年,张强母亲在重庆因贩毒罪被判有期徒刑8年后,投入重庆市女子监狱服刑。22岁的张强得知消息后,第二天便独自来到重庆,想一边打工一边陪伴母亲。
张强从小就特别孝顺,在家也最受母亲疼爱。2007年,张强在第一次探望母亲时发现她憔悴了很多,谈话中得知母亲每天都在担心自己无人照顾。张强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让母亲在狱中不再为自己担心。
2007年7月,张强第三次去探望母亲时,遇到一陌生男子,男子称能帮助张强“打通”关系,让母亲在监狱内得到特殊照顾,不过需5000元“打点费”。那时的张强刚到重庆不久,在一家餐馆里打工,一个月才挣1000多元,除去日常开支和每月寄给母亲的500元生活费所剩无几。
为了尽快挣到5000元,减轻母亲在狱中的痛苦,张强决定铤而走险。一次,张强在网上认识了贾某、谭某,三人邀约去抢摩托车。2007年11月以来,张强先后多次参与抢劫摩托车。2009年2月张强被抓,累计涉案金额1万多元,因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15年。
入狱后,张强自感无颜面对母亲一度消沉,但在监区领导和管教民警帮助下,他渐渐走出了阴影。2010年以后,张强每月都会打电话或写信给在另一所监狱服刑的母亲,告诉母亲自己的改造表现情况。母亲也不断鼓励儿子认真改造,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母亲还告诉张强,自己2012年8月就能刑满释放,到时一定来垫江探望儿子。
为了让母亲来狱会见时看到自己的变化和改造成绩,张强一边参加劳动一边用工读书,目前已读了2年的初中班,不久就可以参加自学考试。他想报考工商管理专业,出狱后找份稳定的工作,好好孝顺母亲。
在亲情餐厅,张强吃着母亲夹给他的红烧肉开心地笑着,母亲也会心地笑了。张强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母亲在外保重身体,好好生活,等刑满后陪她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
亲人不离不弃盼团圆
“兰,我非常想你,想念我们的儿子毛毛,我发誓一定会以一个全新的开始,弥补对你和家人的伤害,出狱后我还要为你补上一个正式的婚礼……”中秋前夕,服刑人员周军(化名)给妻子王兰(化名)的信中这样写道。
周军来自四川省射洪县,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2010年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13年。
周军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经常在外喝酒赌博,从不关心儿子的学习和生活。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周军初二就辍学回家,从此开始和镇上的无业人员厮混,渐渐养成了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习惯。
2004年5月,周军认识了女友王兰。经过半年多的接触,在王兰和她的父母眼中,周军是一个体贴、勤快、耿直的年轻人。2005年,周军因盗窃罪被劳教10个月。在看守所内,周军写信给王兰提出分手,称不想拖累她和家人。可王兰没有答应,此时的她已怀上了周军的孩子。王兰父母知道后,也极力劝女儿不再和周军来往,可王兰还是坚持把孩子留了下来。回信中,王兰写道:“无论将来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和孩子一起等你回来”。
2006年9月,周军解除劳教后回到妻子家。抱着刚满100天的儿子,周军流下了幸福和感动的泪水。那一晚,周军无法入睡,拉着妻子的手暗自发誓一定好好对待妻儿。
出狱后的周军为了摆脱与社会上狐朋狗友的往来,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了老家四川射洪县。在当地一个小镇上,一家人平平淡淡生活了2年多。2008年底,孩子逐渐长大,妻子想为孩子选个好点的成长环境,一家人又回到了重庆。
周军回来不久,过去的那些朋友就常常找上门,邀约他出去喝酒打牌。刚开始周军都委婉拒绝,可时间长了,在家待业的周军也不好再三推辞,在朋友怂恿下又踏上了犯罪道路,把亲人的劝告抛在了脑后。2009年至2010年,周军多次伙同袁某、谢某、陈某等参与盗窃、销赃,累计涉案金额达近18万。
帮教现场,岳母对女婿周军说,“兰兰原本要来,但出发前单位让她回去加班了,毛毛现在很乖很懂事,还常常嚷着要来看你……为了这个家,兰兰一个人每天起早贪黑地去上班,我们看了都心疼。周军,你在这里一定要好好改造,我们都等着你早点出来。”
听完岳母的这番话,周军流着眼泪说,“妈,谢谢你们帮我照顾毛毛。这辈子能遇到您们和兰兰,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我一定好好改造……”
据了解,当天的帮教活动中,垫江监狱共组织了120多名服刑人员亲属参观了监管区监舍、服刑人员中心食堂、服刑人员习艺车间,观看了服刑人员表演的心理保健操和文艺演出,并开设了服刑人员亲情餐。
据悉,垫江监狱副监狱长汪小江还向服刑人员亲属们介绍了监狱基本情况和服刑人员在狱内的改造生活情况。他表示,希望通过拨打亲情电话、播放民警走访服刑人员亲属视频等一系列帮教活动,让服刑人员感受到家庭温暖,激发他们的改造热情,重拾对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