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摘要】专门研究微反应的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信息中心主任姜振宇博士是昌平检察院反贪局局长杨琳搬来的“救兵”,希望能从嫌疑人表情、语言、动作的细微变化,发现蛛丝马迹,使讯问取得突破。
一个小时的讯问视频,姜振宇已看了四个多小时,但仍然一言未发。姜振宇按记录好的时间点,回放视频,“这个人一开始有气无力,身体歪歪的,眼神不与检察官对视,表现出厌恶的情绪。”
心理应激微反应,俗称“读脸读心”,指的是人们受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的不受思维控制的瞬间真实反应。
日前,北京昌平区检察院通报,该院反贪局与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信息中心合作开展心理应激微反应研究一年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将进入专家指导在侦案件的实质阶段。
反复观看讯问视频分析嫌疑人
姜振宇博士左手托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显示器,右手时而在纸上勾勾画画。昌平检察院反贪局局长杨琳坐在一旁,有些焦虑。
屏幕上,检察官正在审讯,40多岁的嫌疑人,被控贪污,但拒不认罪。
专门研究微反应的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信息中心主任姜振宇博士是昌平检察院反贪局局长杨琳搬来的“救兵”,希望能从嫌疑人表情、语言、动作的细微变化,发现蛛丝马迹,使讯问取得突破。
一个小时的讯问视频,姜振宇已看了四个多小时,但仍然一言未发。姜振宇按记录好的时间点,回放视频,“这个人一开始有气无力,身体歪歪的,眼神不与检察官对视,表现出厌恶的情绪。”
视频播放至42分钟时,检察官说出李化(化名)这个名字时,嫌疑人右肩轻微抖动了一下,眼睛看向检察官,持续不到1秒,嫌疑人又恢复原样。“男人右肩抖动一般表示说谎,这证实检察官说出的人名刺激了他。”姜振宇分析,嫌疑人和李化关系不寻常,绝非仅仅是同事。
视频又放了5分钟,检察官问:“邮政储蓄卡还在你手里吗?”嫌疑人抬头盯着检察官,重复道:“邮政储蓄卡?”随后,嫌疑人不再沉默,反复解释储蓄卡并非自己所办,不知道在哪等等。“生硬的重复问题,代表准备说谎。邮政储蓄卡是这个人的软肋,只要突破这点,案子就能解开了。”姜振宇推断。
结果与嫌疑人交代罪行近乎一致
姜振宇看的视频是一件已经审结案子的讯问记录,嫌疑人叫韩某,涉嫌伙同李化贪污工厂40多万元公款,二人每次都用邮政储蓄卡转账。李化承认罪行,但韩某否认犯罪。最终,检察院认为形成完整证据链,以零口供公诉韩某。法庭上,伴随着检察官出示证据,韩某心理防线崩溃,承认犯罪,并交代邮政储蓄卡是他办的,藏在朋友那里。
韩某自行交代的案情,和姜振宇分析的近乎一致。
“如果当时检察官掌握微反应分析方法,也许就能看出嫌疑人的破绽,迫使其主动交代罪行,避免零口供公诉。”杨琳感叹道。
“微反应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欧美已经运用到司法实践中。这门学问能够提升检察官的讯问能力。”杨琳说。
韩某的贪污案是该检察院首次进行的微反应分析案件,以验证微反应理论的准确性。最终,在不了解侦查进度、掌握证据和判决结果的情况下,通过审讯录像,姜振宇对韩某微反应的分析,与案件关键证据和案情重要细节高度一致。
对话:
辅助检察官发现更多细节
记者:受贿人员一般有高学历,这会影响“读脸术”吗?
姜振宇:一般来说,心理压力越大,微反应越明显。很多时候,反应是否明显,更多在于嫌疑人在不在乎,他越在乎,越明显,越无所谓,越不明显。
记者:如果刻意伪装是不是很难发现问题?
姜振宇:学历或者刻意伪装可能会增加分析难度,但并不是完全能成功的。以笑为例,人真心发笑时,会眯眼睛,嘴也会咧开,两动作匹配。但假笑时,眼睛和嘴动作不匹配。
记者:你是否出现过推断失误或漏分析的情况?
姜振宇:任何科学都不能确保准确率百分之百。我能做的就是辅助检察机关去发现他们以往未注意到的细节,通过情绪引导和问题设置,让不说话的嫌疑人说话,让撒谎的嫌疑人说真话。
解读:
微反应结论尚不能当证据
杨琳介绍,目前准备逐步推进专家实时观摩预审并在审讯结束后提出专业意见,同时业务培训也将在侦查人员中系统地开展。
不过,杨琳强调,心理应激微反应分析属于一种主观分析方法,对于分析嫌疑人的心理和丰富线索很有裨益,但不能由微反应摘出直接等式而用于确定结论,也就是说,它能提供更丰富的侦查手段,得出的结论不能直接作为证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