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地方投资计划频出 引民资成着力点

2012-08-23 09:33:00 来源: 南方日报 
字号  

  今年,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央把“稳增长”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庞大的投资计划以推动经济增长。日前,重庆市发布工业领域主要产业的三年振兴规划,“十二五”期间将投入1.5万亿元,建成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天津市计划未来四年投资1.5万亿,振兴10大产业。而在早前,湖北、贵州、湖南、宁波等地纷纷发布动辄数千上万亿的投资计划。专家指出,新阶段的稳增长措施必须发挥市场力量。地方财政收入并不足以支付这些庞大的投资计划,如何成功引进民间资本进入相关领域成为关键。

  启动投资成为地方政府稳增长重要措施

  在稳增长的基调之下,各地加大投资的序幕随之拉开。如贵州计划出台达到3万亿的重点投资规划,而长沙计划投资规模达8300亿等。广东省7月初提出19条稳增长的举措,要把全力扭转投资持续下滑作为扩内需、稳增长的重中之重。其中,广州市表态,下半年要重点抓好将近300个重点项目建设,这一系列的投资计划也超过2000亿元。与此同时,近期该市动工的白云机场扩建工程以及新近获批的7条地铁线总投资合计也超过了1400亿。

  7月16日,宁波市提出,对投资额20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和3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予以单独考核和表彰。7月下旬,湖南省长沙市推出195个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8292亿元。

  “在前几年,我国经济增长过快、投资过热,国家对地方快上项目实际上是竭力控制的。”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稳增长”被放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央对地方加快投资的态度至少是默许的,并通过加快审批项目进行鼓励。

  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国家信息中心经济政策部发展战略处处长高辉清指出,地方政府投资计划实际上是配合国务院提出的“稳增长”措施,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吸引更多投资,实际上不一定能完成这么巨额的刺激计划。

  解决资金来源还须引进民资

  目前来看,投资依然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几年内的快速增长。张汉亚指出,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成效好坏,更关键是要看能否筹到足额资金、银行是否愿意贷款。

  此前地方政府过度依赖的“土地财政”近来随着中央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面临困难,而上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导致部分银行坏账率上升,使地方政府从银行大量融资难度加大。

  国家审计署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已达10.7万亿元,超过当年政府财政收入。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此前撰文指出,新阶段的稳增长与以往相比有了不少变化,最突出的一点是市场力量在增强。他在文章中称,各地的投资计划并不都是政府投资,地方政府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能力来承担巨额投资。

  统计数据显示,前7月民间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为62.1%,成为投资增长的新动力。目前,引导民间投资的“新36条”细则已全部出台,下半年进入落实阶段。政府计划在铁路、市政和能源等领域推出一些大项目吸引民资,是下半年投资的看点之一。

  不少地方“稳增长”措施引进民资证实了上述消息。广东省发改委7月16日对外公布44个重大项目,涉及交通、能源、城建、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总投资额高达2353亿元。这些项目都是向民资招标。

  另外,湖南省发改委副主任黄志军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表示,此次长沙推出的8000亿投资,重点在于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投资,而非由政府资金主导。

  张汉亚则向南方日报记者解释,民营资本如果看不到效益,投资会更谨慎。在高辉清看来,这是民资进入的绝好时机。不过,民资进入相关领域,依然需要政策的引导。

  新36条仍需地方细化落实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这12个月是发改委加大项目投资力度的最佳时间窗口。”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在出席某论坛时公开表示,未来物价水平预测将保持在低水平,是“十二五”时期物价水平最低的月份。

  根据范剑平的经验,每个五年规划的第二、三年,中国经济都会加快增长。现在各地省委领导基本已经换届,因此各地都要积极搞投资,地方版“四万亿”投资计划方兴未艾。不过,在“弹簧门”“玻璃门”阻挡下,民资在此前未被允许进入交通、能源、银行、电信等领域。在这些陌生的领域,民资进入显然存在较大风险。

  张汉亚介绍,早在2004年铁路就对民资开放,但两年后民资都选择退出,就是因为铁路实行全国垄断经营,民资进入后没有经营权,难有收益。

  “作为需要自负盈亏的民营企业,进入相关领域,市场化运作必然要有承受风险的思想准备。”高辉清介绍,目前地方政府庞大的投资计划,涉及行业和领域过多,民营企业对此要特别注重考察地方政府制定的方案是否可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入和投资,将事前风险降到最低。

  刘尚希在文章中也指出,民营资本进入到相关领域,政府需要搞好规划、改善引导方式,把民间的资金引到实体经济和有现金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无疑是关键的一点。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相关领域,关键要看政府有无开放民间资本进入的诚意。”高辉清表示,实际上阻碍民间资本进入相关领域的“玻璃门”“弹簧门”,多是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有意设置的。“若诚心诚意想发展民营经济,这些门会自动变成通道,为民间资本进入提供便利。”

  “以铁路为例,如果支线可以承包给民资,让其自行经营自负盈亏,则更能吸引民资的进入,宗旨是让民资看到挣钱的希望。”张汉亚介绍,国家和地方政府除落实新36条民资细则外,还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优惠、税收减免等政策。

[作者:黄楠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