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美黑一族患皮肤癌风险大 应定期到医院视诊

2012-07-20 07:53:00 来源: 广州日报 
字号  

  ●美是有代价的,西方国家皮肤癌发病率逐年增高,与西方爱美人士热爱美黑关系密切

  ●若要经常美黑,一定要定期到正规医院请专业的皮肤科医生视诊,查看皮肤上的色素痣有无恶变迹象

  美黑(“sun tanning”)是最早出现于上世纪20年代的西方的一种日晒文化。除了肤色,它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因为一般只有有钱有闲一族才会经常去海边度假晒黑自己的肌肤。近年来,在传统上以白为美的中国,这股美黑潮流也受到一些年轻人的追捧,越来越多的时尚一族热衷将自己的肌肤晒成小麦色,健身房和各类美容机构提供的美黑服务备受欢迎,甚至网店中还热卖美黑灯、美黑油等美黑用品。

  对此,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刘仲荣提醒美黑族:“美是有代价的,西方国家皮肤癌发病率逐年增高,与西方爱美人士热爱美黑关系密切。”

  医学指导/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刘仲荣

  美黑可能要付出什么代价?

  有人通过直接进行日光浴来美黑,有人则通过美黑灯、美黑油等方式来美黑。由于这两种方式都是通过紫外线对皮肤的照射来达到黝黑肌肤的效果,因此存在相关的健康风险。刘仲荣提醒,在美黑之前,应该对美黑可能导致的后果有所了解:

  1.有可能致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长时间、高强度的日光照射与皮肤肿瘤的发生存在联系。这包括常见于黄色人种的鳞癌、基底细胞癌,常见于白色人种的、恶性程度更高的黑素瘤等。

  2.有引致皮肤光老化的风险。包括皮肤纹理的改变、皱纹的产生、色斑的产生以及胶原蛋白的流失等。

  3.有可能罹患光敏性疾病或使原有的疾病加重。日光照射可导致具有特定体质的人出现包括多形性日光疹、光变态反应性皮炎、慢性光化性皮炎等多种光敏性皮肤病;另外,黄褐斑、红斑狼疮、皮肌炎等在日晒后可能会加重。

  据悉,世界上不少国家对青少年美黑有行业规定。例如,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近期宣布禁止18岁以下的青少年使用日光浴代用设备——室内晒黑床,以减少其日后罹患皮肤癌的风险。专业人士表示,这是因为18岁以下的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任何不利于生长的因素都应该去除。”

  提醒:购买有合格认证的美黑产品

  紫外线根据波长分为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和短波紫外线UVC。其中,短波紫外线的穿透力比较弱,正常情况下无法穿透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而在临床中治疗皮肤病的紫外线主要是中波和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主要作用于表皮,极大部分会被皮肤表皮吸收。而长波紫外线的穿透性要比中波紫外线强,可达到真皮深处,更易将皮肤晒黑。

  “适当的晒太阳对人体有一定好处,能够帮助钙质吸收,治疗某些皮肤病。”刘仲荣表示,“但若时间过长,方法不当,也存在一定的危害。紫外线照射皮肤可能会引发一些皮肤病,如日光性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长期照射还有引发黑素瘤、皮肤癌的风险。”

  对于网上热卖的美黑灯, 刘仲荣认为与医院用于治疗皮肤病的黑光治疗仪,即光化学疗法十分相似。简单说来,就是外用或口服光敏剂之后晒长波紫外线,从而引起光化学效应,外观最直接的肉眼观感便是皮肤晒黑了。

  “网上热卖的美黑油,其成分其实就是防晒油,以及浓度较低的外用光敏剂,还可能含有具有光敏特性的药物或植物成分如姜黄素等,可增强皮肤对光的敏感性,使晒黑效果更明显。”刘仲荣认为,一瓶优质的美黑油,应该可以有效阻挡中波紫外线,同时增强长波紫外线的作用,但使用者一定要购买有合格认证的产品。

  美黑一族应定期到医院视诊

  如果选择日光浴来美黑,刘仲荣建议涂抹可以阻挡中波紫外线的化学性防晒剂,将紫外线中的中波紫外线过滤掉。这是因为,虽然中波紫外线只占紫外线的5%,但它不仅生物学效应特别强,容易引起皮肤晒伤效应,且容易增加罹患鳞癌、基底细胞癌的风险。

  “若是借助专业美黑灯来晒黑,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的仪器。”刘仲荣透露,相较于直接进行日光浴,美黑灯相对更安全,效率更高,因为其采用的是选择性的光谱,主要通过产生长波紫外线(UVA)来达到晒黑肌肤的目的。

  刘仲荣同时提醒:“不论使用何种方式美黑,都不要照射时间过长,次数过于频密。”若要经常进行美黑,一定要定期到正规医院请专业的皮肤科医生进行视诊,查看皮肤上的色素痣有无恶变迹象。此外,平时自己也需要定期对皮肤进行观察,看看身上的黑痣、色素痣有无出现恶变征象。“色素痣恶变的特征包括:变得不对称、边缘不整齐、颜色变得不均匀以及直径超过6毫米等。”

  刘仲荣说,“很多人希望全身均匀变黑,否则穿个背心露出白皮肤就不好看。但其实相对于身体的皮肤,躯干皮肤更易出现癌变可能。”据悉,相较于四肢,人体的前胸、后背等躯干部位对光的敏感度是四肢的6倍左右,前胸、后背等躯干部位的细胞受到日晒后对肿瘤产生的诱导作用更明显,更易产生皮肤癌变。“但目前还没有太多的循证医学论据作为佐证。”刘仲荣表示。

  文/记者卢迎新 通讯员银春林

[作者:何敏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