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4年发展,国内基金数量即将迈过“千只”门槛。天相数据显示,截至6月7日,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已经达到998只(A/B/C级、分级基金均合并计算,联接基金分开统计),加上今日结束募集的两只基金,国内基金业即将迈入“千基”时代。
基金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为投资者选择增添了难度,但也为专业化投资顾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对于行业来说,在基金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基金“破千”预示着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规模微小、无人问津的“僵尸基金”可能会越来越多。这意味着基金公司新基金发行“重量不重质”将难以为继,行业只有不断创新、差异化定位并完善退出机制,才能走得更远。
数量激增将成常态
我国的基金产品从1998年底的5只增长至100只,用了5年的时间。从2007年开始,基金业进入爆发式增长,破百时间越来越短。基金数量从900只到突破1000只,只用了6个月时间。
有投资者担忧,基金产品数量的迅速增长是符合市场规律还是在盲目扩张?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从国外经验来看,快速增长是很正常的必经阶段。我国基金行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未来进入成熟期后可能会达到稳定增长速度。
“从美国共同基金发展历史来看,我们确实步伐走得比较快”,上海证券基金研究评价中心首席分析师代宏坤说,“从1只到800只共同基金,美国大约用了40年的时间,而我们只用了十几年。基金产品数量增长速度快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产品结构仍以股票方向为主,产品同质化等”。
广州越秀金融集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钟恒则指出,其实从不同发展阶段来看,美国共同基金在初期发展速度也很快,并且最开始产品结构也是以股票型基金为主,在经历了“股灾”后才逐渐推出货币基金等固定收益类产品。此外,近年来由于“401K”计划的支持作用,已经进入持续增长期的美国共同基金仍能实现在2008年依然获得资金净流入。“我国的公募基金可能也会经历由初期到快速增长阶段,然后进入平稳增长的过程。”钟恒说。
代宏坤表示,我国公募基金产品在短期内可能仍然会比较快速地增长。“美国基金数量已经有8000多只了,而我国也就1000来只,未来基金数量还会扩张。”
亟需专业化投顾
无论对于投资者还是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基金数量的增加或许都是把双刃剑,尤其是达到上千这个数量级时。
上海证券基金研究评价中心首席分析师代宏坤分析,基金数量“破千”,对于投资者而言,一方面可选择的范围更大、类型更多,另一方面则是更难以抉择。他认为,对于具有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可以自己进行配置,例如国外有基金超市,并且不收取手续费,国内近日开始试营业的众禄基金正类似于基金超市;对于没有基金投资经验的投资者而言,就需要借助投资顾问的帮助。“基金行业应重视发展专业投顾,目前这部分功能可能更多由基金公司承担,但是未来第三方可能会是这支队伍的主力。”
在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基金公司又怎样才能在茫茫基金中惹人注目呢?钟恒指出,要走出同质化困局,基金需要创新和明确市场定位。“美国知名的基金都有着明确的定位,例如富达在创新方面较为擅长,拥有明星基金经理,先锋基金擅长指数化投资。而国内基金当前无论是产品还是营销模式都存在同质化现象。”
钟恒表示,随着未来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基金公司会主动寻找突破和差异化。“目前一些基金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风格,例如富国基金在量化指数增强方面做得很好,新华基金作为小基金公司专攻具有优势的权益类投资。”
退出机制呼之欲出
在基金数量激增的背后,一些隐藏在角落里的“僵尸基金”可能将越来越多,并成为相关基金公司难以承担的包袱。根据天相投顾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规模在5千万到6千万的基金约16只,这些基金大多长期徘徊在清盘线附近,有的基金甚至已经低于5000万“红线”。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这些业绩长期不佳,规模持续缩水或没有增长的“僵尸基金”,相关基金公司顾及声誉,大多会通过自购、帮忙资金等方式维系其生存,但成本很高。在基金数量快速增加,同质化严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要解决这些“僵尸基金”,就需要明确基金退出机制。
代宏坤表示,应该让这些“僵尸基金”被市场淘汰,这样基金行业才能实现健康的发展。钟恒指出,从美欧等发达市场经验来看,每一轮市场泡沫破裂或金融危机后,都会有很多基金被清盘或整合,基金数量也会下降。
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兼基金研究总监王群航建议,对于那些规模、业绩均长期表现不佳的基金,基金公司可以考虑合并。尤其是由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更加便于合并,从而提升持有人数量和净资产规模,避免踩线。某基金公司人士则表示,“谁都不愿意做第一个清盘或合并的人,会损害公司的形象和声誉。”也有基金公司表示,如果市场有先例的话,可能也会考虑对濒临清盘的基金进行合并。
目前已有基金采取了应对备案,汇添富理财60天的招募说明书中就出现了“如果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连续60个工作日达不到200人,或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本基金份额将自动转换为汇添富货币市场证券投资基金份额。”业内人士认为,短期理财产品很难触发转换机制,但是确实是一个创新。 记者 田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