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五:反正要出国,专业随便选
镜头回放:T家里经济条件很好,从高二开始就在考虑出国的事,家里希望在大学期间把他送出去留学,填志愿时就显得很轻松,觉得反正都要出国,现在先随便填一个好考的专业,先考上大学再说。
点评:打算把孩子送到国外的家庭,对国内高考往往不太重视,感觉出国那一关才真的重要,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学专业没选好,到国外申请学校和报专业时,更是一头雾水。原先的专业不喜欢,国外的新专业连听也没听过,从头开始又浪费时间,结果进退两难。
误区六:看着名称不错,凭感觉选
镜头回放:高考临近,S一边备考,一边和家人商量选专业填志愿的事。高考院校、专业填报的“大黄页”发下来后,她和家人都傻眼了。专业琳琅满目,根本不知道选什么好。S对信息传播感兴趣,但又不想学传播学,看到“信息学”这个专业听上去不错,介绍也还行,就这么填了。
点评:在高考志愿填报中,“跟着感觉走”这种危险的事也经常发生。如果对行业信息、专业信息和院校信息把握不准,不妨多咨询一些过来人或者专业的职业规划机构。
误区七:专挑新兴专业
镜头回放:D成绩平平,这志愿要填起来相当困难。最后,D的母亲发话:“热门专业估计你是竞争不过其他人了,咱们选个冷门点的,又是国家新兴行业的那种,以后发展机会应该也不错。”D听母亲的话也有理,就填了。如此,他就成了××专业第一届学生。
点评:如果你正有打算填新兴专业,请多三思,多了解这个专业的状况,以及相关的就业信息。如果一无所知就填报新专业,风险很大。
误区八:选个好毕业的,混个文凭
镜头回放:A觉得大学读了也没什么用,工作了还是得重新开始。所以,他就选了个行政管理专业,反正文科选择面也不广,先把文凭拿了再说。
点评:如果抱着这种心态填志愿,在大学里也是用“混文凭”的态度过四年,毕业时就真的是你失业之时了。如果不慎重填专业,大学里又不好好进行职业规划,为求职做准备,那么进入职场后可能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探索期,苦熬四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找到你真正喜欢的职业。大学四年浪费了,求职资本也没有,之后的职业发展就会在跳槽、转型上折腾。可以说,这是最得不偿失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