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网络音乐的10年:曾经一夜走红 如今淡出视野

2012-06-06 10:42:00 来源: 文汇报 
字号  

  网络音乐 即将消失的地平线? 

  下月初,一场以“中国流行音乐十年巡礼——原创金曲颁奖盛典”为名的演唱会将在上海大舞台举行。准确地说,这其实是一场对网络原创歌曲的10年回顾,从《两只蝴蝶》到《香水有毒》,出现在演唱会曲目单上的全部是网络歌曲。然而为什么演唱会名字不提“网络”二字?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记者们的疑问,颁奖盛典组委会副主席、中国音协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钟雄兵承认这是主办方有意为之:站在今天的角度,已经无法再用介质来定义歌曲和歌手;网络歌曲,也不再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概念。

  从10年前的横空出世,到如今的面目模糊,网络歌曲和网络歌手的高歌猛进及日渐淡出,是这个时代流行音乐的缩影。

  曾经一夜走红

  业界普遍认为,内地网络歌曲的起点是雪村在2002年推出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而真正形成一股乐坛新势力则是在2004年到2005年间——《老鼠爱大米》等大批脍炙人口的网络歌曲集中涌现,杨辰刚、庞龙、唐磊等网络歌手一夜成名。在那以后,但凡通过网络发布和传播的歌曲都被称为网络歌曲,例如《香水有毒》、《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你到底爱谁》等。

  “2002年以前,无论是流行音乐排行榜还是大街小巷的卡拉OK,排名前10位里有9首作品‘非港即台’,内地歌手没有地位。有了网络歌曲这样的概念后,出现了很多传唱一时的内地流行歌曲。”钟雄兵用这句话概括了网络歌曲对于内地流行乐坛的意义。传唱一时的背后,是这些歌曲对网络时代大众音乐需求的迎合——有人分析过,所有走红网络歌曲都是相似的:与时俱进的歌词、简单直白的情感、朗朗上口的旋律。比如2007年推出的那首《QQ爱》——“QQ爱是真是假谁去猜/不管他大步向前迈/只要多点自在/相距少点空白/继续聊聊心的阴霾”——就是国内第一首描写网恋滋味的流行歌曲。贴近社会现实,使得网络歌曲和网络歌手理所当然地走红,相比之下,当时的正统流行音乐却开始显现出创作无力的病态。

  如今个性不明

  然而近两年,虽出现了《爱无痕》、《伤不起》这样的网络歌曲,但这4个字不知不觉地褪色了。除少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网络歌曲出现外,不少新创作的网络歌曲本身也在淡化自己的网络“出身”,如歌手邓天晴最近推出的一首新歌《晴天》,就被认为网络特征很不明显。

  业内人士指出,网络歌曲淡出大众视野,最重要原因是网络日益成为流行歌曲最主要的发布和传播平台,而不再是某一种音乐类别;曾经与网络歌曲泾渭分明的传统流行音乐圈,也不得不借助网络的力量来发声音。统计显示,去年内地数字音乐产值高达300亿元,这是整个流行乐坛合力做出的贡献。

  同时,不少发端于网络的歌手近年来也开始回归传统媒介寻找助力。“凤凰传奇”虽在网上混迹多时,但最终成名却是央视的“星光大道”。据透露,该组合如今的出场费已达50万元,而在登上“星光大道”之前只有两万元。

  音乐梦想已死

  当曾经的网络音乐红人正忙着出场费高昂的商演而无暇再战江湖时,同时数量庞大的制作公司利用各式各样的网络炒作手段重复着口水歌的走红模式,网络歌曲这个概念和网络歌手这个群体,也许很快就会消失。

  但这或许是这个音乐大时代下的宿命——音乐人大声宣布的唱片已死,或许不久就要变成一种音乐精神的末日。此种音乐精神追求的是表达、是热情、是传播,而不是金钱、不是偶像、不是暴火。如今,音乐本身已经不再能卖钱了,少得可怜的版权收益敌不过商演、代言、出镜。而这种大势终于也落到了网络上。这个对于普通音乐人来说最自由和开放的舞台:不用在乎唱片公司的强势,不用在选秀的战场上勾心斗角,只需要上传一个文件,靠网友的点击就能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这种梦想也将不复存在,网络音乐只剩下运营商收费彩铃以及制作公司巨额宣传换来的高点击率。

  音乐梦想也许已死,那么下个10年,我们又该巡礼什么?

[作者:刘欢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