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私募股权基金遭遇IPO寒流 行业面临洗牌

2012-03-31 09:36:0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字号  

  新股发行审查趋严、二级市场价格重估,使得作为私募股权基金(PE)盈利主要渠道的IPO退出难度加大。

  并且,监管力度不断升级、资金面趋紧使得基金募集难度加大,以及后续资金频现无法到位等问题困扰着PE的发展。现在,全民PE的狂热正在降温,整个行业将面临一轮迟到的洗牌。

  IPO退出趋紧

  海外中国概念股上市并未回暖,而国内IPO上市退出也承受压力,尤其是监管部门对PE投资IPO项目的监管升级,使得PE的原有盈利模式生变。在业内人士看来,“寒冬”成为2012年中国PE市场的关键词之一。

  3月23日,虽然国内网站唯品会赴美国成功上市,但是首日开市即出现破发,这次被业内人士视作海外上市“破冰”之旅的IPO没有想象中的完美。这也让唯品会背后的PE们很难再寻觅到以前那种一IPO就赚得盆满钵满的感觉。

  唯品会海外上市受挫仅是PE遭遇寒冬的一个缩影。自2011年中国概念股频遭做空以来,国内企业赴海外IPO之路不再那么顺畅。同样,国内的IPO退出之路也并不容易。

  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境内市场上市企业平均发行市盈率整体呈下滑趋势。深圳中小企业板发行市盈率由去年1月的67.8倍跌至去年12月的37.87倍,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市盈率由去年1月的71.14倍跌至去年12月的32.08倍,深圳创业板则由去年1月的87.35倍跌至去年12月的37.72倍,在三个市场中跌幅最大。

  清科的数据还显示,随着二级市场估值的回归,VC/PE境内IPO退出账面回报倍数呈现下滑,自2011年6月起,VC/PE境内IPO平均账面回报介于3.00倍和6.50倍之间,而在2011年上半年及2010年,回报水平为七八倍,甚至10倍。

  “‘上市=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傅喆直言。而之前部分机构在2010年掀起“全民PE”热潮时的高估值投资,但之后出现的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使得机构账面投资回报明显回落。

  近期,监管层对于PE投资IPO项目(尤其突击入股)的监管要求明显趋严,已经发力至“设、融、投、退”的最后的“退”环节。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实际上是扣住当前投资利益链最重要的“退出”一环,使得PE突击入股的通道受阻,宣告其通过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差价获取高额利润的盈利模式结束。

  傅喆指出,IPO退出压力已经迫使PE机构审慎决策,2012年以来,市场中多数机构已经放慢了投资速度,项目估值跌幅显著。

  行业面临洗牌

  “当潮水退出,你才知道谁在裸泳。”股神巴菲特曾如是说过。

  全民PE的狂潮之下,私募股权基金渡过了一个野蛮生长的时代。然而现在,潮水正在慢慢退去。监管措施的不断升级、资金面紧张导致基金募集难度加大,以及后续资金无法到位等问题将加速PE行业的洗牌。

  2011年12月8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这是第一个全国性股权投资企业规范。与《通知》配套的《股权投资企业备案文件指引》中,对规模在5亿元以上的基金的LP(有限合伙人)的资金门槛有这样的规定:“建议单个投资者对股权投资企业的最低出资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但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建议”已经成为了“强制”执行,这无疑收窄了PE的资金渠道。

  并且,曾被称为“PE天堂”的天津滨海新区从2011年9月开始对PE基金加大了监管力度,从PE注册资本金以及验证基金出资人的能力等方面提高了门槛。

  不可否认,监管手段的升级,在防范PE等以不规范方式和向不合格投资者募资导致乱集资的社会风险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因为投资人散户居多,是造成非法集资问题滋生的温床。然而,监管升级、对LP门槛的提高以及目前整个资金面趋紧,给PE发展带来了困难。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2月新增可投资中国的资金额环比减少近三成。此外,后续资金的到位也遭遇困境,市场上关于LP无力承担后续投资的消息频频传出。

  易凯资本CEO王冉表示,今天市场上林林总总的人民币基金,估计一半以上一期投完了很难融到二期,“草莽阶段谁都可以练摊,但只有少数能做成老店。”

  “到时候总会有一个洗牌,那时一些较弱的PE基金就会被洗出去。”某外资投资银行董事长认为。他指出,前几年宽松的资金环境以及民间借贷乱象,使得PE行业早该来临的洗牌迟迟没能出现,一些本身经营管理并不好的基金没有暴露出来,而现在洗牌来了。本报记者 熊锋

[作者:黄楠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