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2013-12-18 00:27:16 来源: 郑州晚报
字号  

    “沪20条”出炉:10万亿国资改革启幕

    上海将从“管国企”变为“管国资”,明年设2~3家资管公司

    三大信号:发展混合所有制、去行政化、谋求“百姓福利最大化”

    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序幕。

    昨日,上海版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出炉,《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对外发布,提出20条改革举措,上海从“管国企”变为“管国资”。根据改革目标,上海将形成2~3家符合国际规则、有效运营的资本管理公司;5~8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8~10家全国布局、海外发展、整体实力领先的企业集团和一批技术领先、品牌知名、引领产业升级的专精特新企业。国企改革专家、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实现了三层架构,即“国资委-投资公司-国企”,对国资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全覆盖监管。

    从“管国企”变“管国资”

    昨日公布的《意见》,共有7大部分20条细则,分别从加快国资与产业联动调整、优化国资布局和结构,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完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企业立足本土融入全球、提高国际竞争力,优化国资监管体系等多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举措。

    文件设定了建成统筹协调分类监管的国资监管体系、形成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国资布局、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打造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公众公司、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五大主要目标。

    而针对上海本轮改革的突破点,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昨日表示,是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政府要以出资人身份从“管国企转为管国资”。他同时明确,上海市酝酿多时的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公司将在明年实质运转。

    “现在政府对企业经营层面管得太多,将来在竞争性企业领域,我们只管三个岗位(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其他都放开,有些地方总裁也要引入市场化,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坚决不能干预。”韩正说。

    韩正表示,要凸显国有企业在先导型、基础性、新兴产业中的集中度,目标是在3年至5年内让国有资本在战略性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方面的集中度超过80%。

    在北京大汉九鼎研究院院长赖伟民看来,这也正是此次《意见》的最大亮点,而其重点则是实现政企分开和分类监管。赖伟民认为,在分类监管、国资布局、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国资流动平台、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和股权激励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不过,国务院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主任卫祥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此次《意见》分类改革措施的步子还可以再大些,而具体分类也可以更加清晰一些。

    第二大国资系统再起航

    上海国资是仅次于央企的第二大国资系统。上海国有经济体量大,国资总额近10万亿元。

    上海国企改革一直以来都是走在全国各地的前列。国企改革专家、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国企改革为全国国企改革创造很多新的做法。”

    然而,以前的改革红利已基本释放,目前的国资国企现状,与形势的发展、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任务要求、与群众的期待,有差距、有不足、有不适应。韩正如是表示。

    “三中全会对国资国企改革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以较大的力度推动国企改革重启。其中有几个方面,各地应在中央文件总体要求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提出一些具体落实的纲领性意见和措施。”周放生称,中央决定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支持有条件的公司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将现有的双层架构转变为三层架构,即“国资委-国企”转变为“国资委-投资公司-国企”。“这方面上海是有条件率先探索的。由国资委制定游戏规则,当裁判员或监管者,而把股东的职责、出资人的职责放给第二层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运营公司是领队,国企就是运动员。”

    市场热炒国资概念股

    国资国企改革吸引着各路资本的关注。早在11月份,市场就开始热炒国企改革概念,其中尤以上海国资概念股为主。在改革仍是A股市场最大关键词的背景下,国企改革仍是较为确定的中期主题。

    12月11日,兰生股份发布公告称,经上海市政府同意,控股股东上海兰生集团与上海东浩集团实施联合重组,率先打响了上海国资整合的第一枪。而事实上,自今年11月至今,仅上海市就有近10家国企上市公司停牌筹划重大事项。

    从目前披露的重组方案来看,中华企业、浦东建设属于将国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城投控股属于引入战略投资者类,飞乐股份属于国资退出。针对不同上市平台的差异化运作,上海国资展现出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的思路,开始更加理性地取舍。

    赖伟民表示,将来还会出现更多形式,打造混合型经济,使上海国企成为公众公司,是本次国企改革方案的创新点。

    有分析人士认为,上海71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友谊股份等8家上市公司有望成为本轮国资整合的主角。

    刘国珍 南都供稿

    ■三大信号

    发展混合所有制:改变“一只手压倒一片手”

    地方国企对于混合所有制并不陌生。目前,上海国资系统拥有超过60家上市公司,核心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达到36%。

    “新一轮国资改革的关键,不只是提高国资证券化率。而是通过上市和股权多元化,切实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国资改革专家、上海天强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说。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要从股权结构做起。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指出,在很多上市国有企业,国有股呈绝对控股地位,持股比例达70%左右。“在这种局面下做决策,别的股东再有异议也没用,因为国有股一只手就可以压倒一片手。”

    祝波善认为,在多数竞争性领域,国有绝对控股其实并不必要,相对控股、参股都是可以的。

    回归“企业家精神”:不能既当高官又拿高薪

    国企改革,最难改的是人。公众比较深切的感受是,很多国企领导更像官员而不是企业家。

    上海此次出台的《意见》中,国企“去行政化”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市场化导向的选人用人和管理机制。

    当然,“去行政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国企一把手,短期内全部取消行政级别可能有点难。但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有人不适合干企业,就让他退回政府行政岗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王建铆认为。

    对此,《意见》提出,对符合条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实施股权激励或激励基金计划。人力资本密集的高新技术和创新企业,可实施科技成果入股、专利奖励等激励方案。与激励如影随形的是约束。

    建立分类监管:避免公益性国企损害百姓福利

    在现实中,人们会经常碰到这样的困惑:一家垄断型国有企业,如果亏损了,外界会指责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如果赚钱了,而且赚得很多,外界又会认为它凭借垄断地位与民争利。

    为此,上海市提出,要明确国企功能定位并实施分类管理。竞争类国企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功能类国企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任务为主要目标,公共服务类国企以确保城市稳定运行、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并引入社会评价。

    显然,实施分类监管后,国企不再是简单地追求“资产保值增值或企业利益最大化”,而是在更高的层面上谋求“百姓福利最大化”。这也是国企作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本意。

    据新华社电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