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华水塔”三江源生态环境改善

2013-06-04 15:33: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社西宁6月4日电 (冯志军 侯依汐)青海省环境保护厅总工程师齐铭4日在西宁表示,根据2012年度遥感监测结果,青海境内三江源区域的生态环境较此前有改善迹象,这得益于近年来围绕该区域实施的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目前已显效益。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上世纪90年代,由于受到过度放牧、鼠害、冰融、风(水)蚀等因素影响,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地退化、沙化严重,“黑土滩”面积呈逐渐扩大趋势,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青海省环保厅当日召开2012年青海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齐铭介绍,去年三江源生态监测完成了三江源区域生态监测系统能力完善、信息传输与共享系统建设、监测技术保障体系完善、评价服务系统和预警建设等工作。

  “根据当年度遥感监测结果,三江源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以‘良’等级为主。”齐铭解释说,这是基于去年在此开展了区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和草地、森林、湿地、沙化土地、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气象要素与气象灾害、环境质量等专项监测及三江源一期工程生态成效综合评估工作完成的。

  根据监测,2012年,三江源区自然区域的天然草地植被总覆盖度为76%,与上年相比,各草地植被总覆盖度均呈增长趋状态;年内森林监测样地的郁闭度、蓄积量呈正增长趋势;沙化土地监测样地植被覆盖度较上年平均减少0.3%,但生物量较上年呈正增长趋势;年区内水资源总量高于多年平均44.1%,高于2011年23.2%,林地、草地的土壤侵蚀属重度偏下。

  2005年,中国最大的生态保护项目——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国家规划投资75亿元人民币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完)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