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国家质检总局会同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商总局、教育部、卫生计生委、公安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儿童用品质量提升工作会议。会议通报了2013年童装、童鞋、童车、玩具、纸尿裤5类儿童用品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儿童健康成长,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广泛聚焦的热点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在会上表示,我国14岁以下儿童数量约为2.22亿,全国儿童用品年消费达到6000亿元人民币,儿童用品产业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促进儿童用品质量提高,各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看,2013年5类儿童用品的抽查合格率达到89%左右,呈现出儿童用品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升的态势。
多项质量指标稳中有升
魏传忠介绍,2013年3月~5月,质检总局组织对量大面广的童装、童鞋、童车、玩具和纸尿裤5类儿童用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663家企业生产的674批次产品。经检验591家企业生产的602批次产品合格,检出72批次产品不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9.3%。
跟踪抽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用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抽样合格率近5年稳定在86%以上;玩具产品抽样合格率5年间提高5.2个百分点;婴儿纸尿裤产品抽样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童鞋近3年产品抽样合格率逐年提高,2013年比2011年和2012年分别提高2.4和0.9个百分点;童车近5年产品平均抽样合格率在80%以上。
按企业生产规模划分,5年来5类儿童用品抽查的大、中、小型企业数分别占抽查企业总数的8.8%,17.6%,73.6%,产品抽样合格率分别为95.5%、90.2%、86.2%。反映出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总体较好,如童装大型企业的产品在近5次抽查中有4次产品抽样合格率达到100%,纸尿裤大型企业的产品在近两次抽查中全部合格。
问题多现于性能指标
据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副司长刘春燕介绍,近年来儿童用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表明,重要的基本安全性项目符合率较高,但少数理化性能或使用性能问题突出。分类显示,抽查9个省(市)210家企业生产的201批次童装产品,发现有6批次婴幼儿服装和14批次儿童服装产品质量不合格,主要质量问题是纤维成分实测与明示名称不相符,纤维含量实测值与明示值偏差超出标准允许范围,pH值超出标准允许范围,耐酸汗渍、耐碱汗渍、耐唾液和耐光色牢度项目不合格。
抽查7个省(市)118家企生产的11批次童鞋产品,经检验可分解有害芳香胺染料、剥离强度、衬里和内垫摩擦色牢度等3个项目的单项符合率连续两年达到100%。主要质量问题存在于游离甲醛、皮革中六价铬、耐磨性能等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关于童车产品,共抽查11个省(市)120家企业生产的120批次产品,覆盖而儿童自行车、儿童三轮车、儿童推车、婴儿学步车等常见通车品种,经检验,有23批次产品不合格。主要质量问题集中在儿童自行车的闸把强度、儿童三轮车的机械强度、儿童推车的动态耐久性实验、婴儿学步车的动态强度、电动童车的制动性能等结构和强项目的不合格。
对于包括纳入3C认证的塑胶玩具、电玩具、娃娃玩具、金属玩具和弹射玩具5类玩具产品,共抽查了6个省(市)160家企业生产的160批次。经检验,被抽查产品的燃烧性能和特定元素迁移等2类项目全部合格,抽查发现的10批次不合格产品中,实物质量不合格的有9批次,标准和使用说明不合格的有1批次。
此外,共抽查了8个省(市)55家企业生产的65批次纸尿裤(片、垫)产品,对产品的细菌菌落总数、真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渗透性能等11个项目进行了检验,有1批次产品渗透性能不合格。
据了解,质检总局已将本次抽查情况通报,对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并将依法开展整改复查和其他后处理工作。消费者可以登陆质检总局网站查询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名单。 记者 李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