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特别是绝经期女性的常见病,由于骨质疏松、骨骼的强度下降,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至于在轻微的外伤时就发生骨折。由于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骨质疏松症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北京医院骨科主任薛庆云教授指出,“中老年女性往往会出现腰酸腿疼、驼背和身材变矮等现象,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此以往则会经常发生骨折,骨质疏松骨折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之高令人担忧
在我国,受到骨质疏松症影响的人群非常广泛,尤其是50岁以上处于绝经期的女性,大约每3人就会有1人因骨质疏松而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
“俗话说:‘人老矮三分’。人到中年之后,身高会渐渐地变矮;到了老年,大部分人的身高要比年轻时缩短几厘米,有的甚至达十几厘米。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骨骼承重能力变弱,椎骨被压成楔状或变扁,脊椎的支撑能力下降而变弯,于是身高就矮了,还经常因为轻微的外伤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骨质疏松。” 薛庆云教授介绍,“其实,这仅仅是骨质疏松症危害的一部分,如果不留意,还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特别是髋部骨折后,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易并发感染、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往往会导致患者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有研究表明,髋部和脊柱骨折人群的死亡率要高于年龄相同而没有骨折的人群,对于50岁以上的女性,髋部骨折的死亡率与乳腺癌相同,在一年内每10个发生髋部骨折的人中就有2人因骨折后的并发症而死亡。”
骨质疏松症仅靠补钙远远不够
随着近几年骨质疏松疾病知识的普及,公众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有明显提升,但是如何正确治疗,仍存在不少认知误区。许多人认为平时大吃含钙饮食或者吃钙片就能预防甚至治疗骨质疏松症,或者将骨质疏松症和正常的衰老变化混为一谈,认为骨质疏松症无需治疗,这些认知都是非常错误的。
“仅仅通过生活方式途径比如补钙,还不足以用来预防骨丢失或减少骨折危险。一旦患了骨质疏松,由于老年人吸收钙而形成新骨的能力差,单纯补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盲目地长期补钙还可能产生肾结石等副作用。” 薛庆云教授指出,“所以,对于已有骨质疏松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或已有骨量减少并伴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仅靠补钙是远远不够的,在补钙的同时,还一定要想办法让钙补到骨头里去。”
如何从源头上对抗骨质疏松?
薛庆云教授介绍,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首先要坚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在选用药物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它们是形成新骨的原料。但是,只是把钙吸收进血液是不够的,还需要确保把钙转运到骨质疏松的骨骼中去,现在有许多药物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例如,加用双磷酸盐等药物,来抑制骨骼的破坏和吸收,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对抗骨质疏松症。
“双磷酸盐类药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非常有效的手段,目前临床上已经确认只要科学地选择药物,并且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就可以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 薛庆云教授强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要能够坚持规律地用药。在骨科门诊时我们发现,很多确诊患者不按时、规律地服药,因而治疗效果不好,骨折风险仍在增加,这样不但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了医疗花费,还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有时为了方便,采取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来治疗骨质疏松,一年只需给药一次,即可理想地降低骨折的风险,同时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道可能产生的刺激。
与常规口服药物相比,采用静脉注射双磷酸盐的方法,药物能够100%进入体内,其中大部分直接与骨结合。数据显示,这种给药方式可使骨松症患者脊椎骨和骨盆发生骨折风险分别降低约70%和40%,可有效增加患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骨量,降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避免了老人每天服药的麻烦。
母亲节专题义诊讲座
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为了提醒广大女性朋友及早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组织开展的“关注骨松健康生活”骨质疏松防治专项活动在北京多家医院举办,具体安排如下:
5月10日(星期五)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举办义诊和患者大讲堂活动,义诊将于9点-11点30分在门诊楼二层外二诊区举行;患者大讲堂将于13点在门诊楼二层外二诊区举行,并为患者提供咨询和检测活动。
5月12日(星期日)将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举办义诊和患者大讲堂活动,义诊将于9点-11点在门诊楼一层骨质疏松门诊举行;患者大讲堂将于10点在行政楼举行,并为患者提供咨询和检测活动。
5月13日(星期一)将在北京医院举办义诊和患者大讲堂活动,义诊将于13点30分-15点30分在门诊楼二层骨科门诊举行;患者大讲堂将于13点30分在综合楼一层职工俱乐部举行,并为患者提供咨询和检测活动。
5月18日(星期六)将在北京协和医院东院举办义诊和患者大讲堂活动,义诊将于9点-11点30分在门诊楼二层骨科门诊举行;患者大讲堂将于10点-11点在门诊楼一层骨科门诊举行,并为患者提供咨询和检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