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6日电 是变,还是回归?汽车的发展总是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做着时代的往复运动。当所有专业媒体在上海车展里“往复”时,媒体人们都在“按动”、“走动”,唯独缺少“心动”,与挡在场馆之外翘首以盼的普通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次难得一见的车展盛宴,在媒体人面前仅仅是工作,他们必须争分夺秒的拿到最新的照片,以最快的速度发布到自己的媒体上。即便是碰到了难得一见的千万级梦想之车,也只能匆忙的坐在后座上,摆出一副用手当尺子测量腿部空间和头部空间的动作,当摄影师按动快门后就匆匆离开,让下一个媒体进行同样的动作。如果你站在外围看着这些汽车媒体人,会发现他们都一个个面无表情的做着各种往复运动。
如果你认为这是汽车媒体人把欣赏当做了工作的悲哀,那就错了,因为媒体日之后的开放日,涌进来的普通人,会比媒体人更加无聊,他们在场外憧憬着各种豪车,却变成了人头攒动的往复运动。
按照惯例,地方车展是展销会,是经销商促销、消费者买车的场所。北上广的国际车展则是近距离接触贵族豪车的机会。无论是哪种车展,人们都不是仅仅为了一睹“车、模”风采,与自己心爱的车近距离互动才能真正让观众绽放出销魂的微笑。
互动,永远是加深人印象的最佳利器。在网络世界,互动是社交、沟通的平台,越能把自己的印记留在互动的平台上,就越能增加用户粘性,而车也是如此。
车在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了社交而生的工具,他一直是互动的,无论是与道路的互动,还是与路人目光的互动,甚至是一架擦身而过的马车,也会用最后的马蹄声与两冲程的发动机声形成互动。那个时候毕加索还活着,他说他不喜欢汽车,因为庞大的钢铁汽车与噪音和污染,让他感到厌恶。于是乎汽车从此开始变小了。无论是车身、排量还是噪音。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小车,而真正的与车进行了互动,而小车也成为了推动汽车技术发展的先锋。我们如果细心发觉一下,世界最大的汽车品牌们,都是以小车为基石。他们造大车是为了政治资本,最新技术用大车做实验,最终都运用在量产小型车上。而那些奢华车,支撑其价值的永远不是最新技术,而是古老的手工艺。
当人们奇怪为何今年丰田提出小型车战略的时候,我们可以站在观众和消费者的角度去想一想,人们对车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当自主品牌纷纷试水中高级轿车的时候,丰田为何转而走向了小车?这是汽车时代的变革吗?
显然不是,这仅仅是中国汽车文化变革的前奏。中国人买大不买小的汽车文化也许还在继续,但中国与世界接轨的汽车文化也许在一夜之间就会到来。这就像前面所说,互动是汽车的原始文化。当所有厂商都会造大车的时候,购买一个大车给自己带来的独特标签感就消失了。中国的新新中产阶级,开始对更加互动的小车给自己增加烙印感兴趣了,无论是超小的Smart、还是可以印上外国国旗的Mini,甚至是他们做的线上线下活动,都让年青一代趋之若鹜。
全新VIOS
全新YARIS
而丰田似乎看到了这一点,不但在此次上海车展上一口气推出10色全新VIOS、全新YARIS,还把东京车展上才能看到的一系列互动车型带到了上海。我们终于看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丰田真容。
在中国人眼里,中庸的丰田品牌瞬间变成了车展的焦点。媒体、竞争对手的高层,以及通过各种渠道拿到媒体日门票的男女老少,纷纷来到丰田展台,排队与丰田做互动游戏。
六座概念车FT-HT悦佳、个性Fun-Vii,要么让一家人在车内互动,要么让年轻人与车身互动,你会发现,在这里已经没有了价格标签、品牌logo,即使这个展台里所有的车加在一起也不如一个超跑的价格,但却在这里看到了互动观众比抚摸豪车还要纯真的微笑。听,他们真的在讨论一家人如何分配六个座位,他们问这个车什么时候能上市。看,他们真的在全神贯注的在触摸屏上操作,他们关注自己的影像怎样以最美的姿态显示在车身上。
上海车展丰田展台
当然,这次丰田在车展上还不仅仅是产品上的互动,连同展台的布置也与所有参展商截然不同。当我们习惯了参展商像道路两旁的小商贩一样,我们也把她们当做小摊贩一样视而不见。因为即便是在香榭丽舍大街上,两边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商场,也一定是交叉路口的路易威登和距离凯旋门最近的卡地亚。其他品牌则埋没在各种LOGO之下。而丰田,这次展台布局选择与通道成T字形的结构,让通道直接走入展台,而展台远远地伸出三条道路与展馆通道相连,这又是一次完美的互动。即便你不知道丰田展台里有什么吸引你的环节,即便你不是丰田粉丝,你仍然不得不对与你擦肩而过的车辆仔细的浏览。
Fun-Vii,这个国人从未接触过的概念车,身形并不突出,引来无数人关注的是他车身的影像互动。当你把自己的影像拍摄在丰田的照相机里,车身即会出现你的大头贴,同时你还可以选择自己独有的颜色花式背景。这一切,组成了你独一无二的个性小车,比量产的“国旗”小车耀眼的多。如果你有更多创意,也可以映入你的背影或其他什么合法影像,即使开到大街上,你的车也足够比布加迪威龙吸引人的目光。
这就是人们对车的最基本需求。互动与个性的结合,摒弃一切别人的创意,随时融入自己独有的设计。既迎来了别人目光与你的互动,也完成了自己与车的完美互动。从此我们不怕说车是买给自己的,更不怕说车是买给别人看的。
这不是创新,这其实是汽车文化的一次往复运动,当任何顶级设计师都无法令你心动的时候,真正让你怦然心动的只有开放式的互动平台,专属于你自己的小车,给别人看的不再是“价签”,而是你自己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