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小心“便捷”网银 背后潜藏的危险

2013-04-16 16:19:00 来源: 今晚报 
字号  

  网上银行,作为传统银行向信息领域转移而衍化出的新型金融业务,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账户查询、在线缴费、转账付款、网上购物、票务订购等一系列服务。

  然而,在日益提高的网银社会认可度背后,也从不乏负面新闻。有时候,网银非但没带来便捷,反倒给我们惹了一身麻烦,甚至会让我们的账户资金安全难保。那么,“便捷”背后缘何潜藏危险?“网银”安全又该如何保障呢?

  头疼——

  “省力”变“费腿” 瞬间暴富空欢喜

  不久前,广州市民许先生在某银行网银的使用过程中,因为证书的下载问题而费尽周折。据许先生介绍,该网银程序推荐使用XP系统下载证书,也不支持IE6,且在14日内没下载就要到银行办理续期申请,且相关提示也不清晰。因为认证系统兼容性过低,很多电脑系统已升级为Win7、Win8的用户根本无法在家里下载。几经辗转,许先生最终不得不使用银行网点的XP系统电脑安装证书。对于如此费力的“神器”,许先生不禁感叹,“真是太不方便了”。

  无独有偶,同在广州的洪先生的网银也遇到了麻烦,而这个“麻烦”,在一般人看来,也许既“惊喜”又“难以置信”。一天下午,洪先生登录网银,竟意外发现自己账户余额从原来的6000元变成了31万多元。期间,洪先生身边的同事们也相继登录网银查询,大家发现自己或多或少地都“被富”了,最多的一位账户余额竟然有600多万元。然而,洪先生并没因为自己瞬间“暴富”而失去理智,“我很清醒地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所以赶紧把当时的账户情况截图,以备日后查验。”从账户截图上可以看到,其账户从那日8点开始,连续出现了社保费、地税、电汇、手续费等支出和收入项目,最高的一笔电汇收入是31200元,最高的一笔电汇支出是134000元。针对这些记录,洪先生表示,根本就是子虚乌有:“我根本没操作过。情况大概持续了十来分钟,然后就不能登录了,银行网银显示故障。晚上回到家,大约九点再次登录网银,发现账户已经恢复正常了。”

  虽然事后银监部门表示此次故障并未造成任何经济损失,但“被富”的洪先生表示仍心有余悸,因为“都不知道该如何保护自身权益。”仔细想来,如此不稳定的网银系统,也确实难以让人放心。这次让我们错成“富翁”,难保下次不会让我们沦为“负翁”。

  根源:网银系统仍待完善

  首先,网银系统的安全系数、复杂程度和兼容性都是与该银行在其上的研发投入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研发网银系统投入的人工和资金成本越高,投入的技术力量越大,推出的网银产品操作使用就越简便,安全系数也会越高。

  其次,通讯故障和工作人员操作失误也会造成网银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高度依赖于网络和信息科技的网银,目前不管是哪个国家的网络技术,都不能百分百地保证任何时刻任何情况下都不出任何故障。一般来说银行网银系统会在1—2天内对系统做“对数”的操作,会将出错的数目和环节进行重新操作理顺。但是无论如何,技术问题都不能成为银行在网银出现问题后推诿责任的借口,对于客户账户内的“真金白银”,银行有责任给予可靠的保障。

  提醒:如遇问题要截图留证

  专家认为,消费者应注意保留证据,做好页面截图,保证自己的钱财不受损失。发现问题要及时拨打银行官网认证的电话求证或直接报案,监管部门也应制定更加详细的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加快技术升级改造。

  危险——

  “U盾”变“利刃” 安全不保反伤人

  虽然广大用户对于网银系统的不尽完善无能为力,但我们至少能做到在使用中多加小心,以保障自己的资金安全。之前,大多数人都认为只要按照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导,成功安装“U盾”再进行操作,便万无一失了。但是近期悄然兴起的“U盾升级”诈骗案给大家敲响了警钟:本该是防护安全的“盾牌”竟沦为了伤人的“利刃”。

  今年年初,余姚市马渚镇一企业业主胡先生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尊敬的用户,您好,您的××银行网银U盾将于近期过期,请您尽快登录×××网址进行升级,给您带来不便请谅解。” 因为正在外地出差,所以胡先生便将短信转发给了厂里的会计。会计收到短信后,根据提示登录网站,并输入了公司银行卡的账号和密码,进行了“升级”。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几分钟后,胡先生便收到了真正来自银行的短信提示——账户内的所有资金均被转账!胡先生急得连忙报警。

  警方初步判断,不法分子是通过诈骗短信群发的方式,诱使事主登录虚假钓鱼网站,并在所谓的“U盾升级软件”中植入“木马”以获取事主的网银信息,并以电脑远程遥控的方式将钱款转走。

  根源:用户防范意识弱

  首先,随着网银用户的不断增多,账户交易金额的不断增大,网银平台渐渐成了让不法分子贪婪垂涎的一块“肥肉”。加之现今网上银行仍没有十分严密的防范措施,这更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用户在输入密码时一旦遭遇木马或病毒攻击,便会遇到超时或断开连接的假象。而此时,黑客已通过键盘监听内存读取等方式截获了用户密码并可利用其假冒用户登录网银。

  其次,用户自身安全意识薄弱也是造成网银信息随时可能暴露于危险之中的原因之一。大多数网银使用者熟悉的只是其在购物、转账时的具体操作,而对于网银的安全规范,往往知之甚少。平时的“大意”,一旦被不法分子盯上,便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提醒:平时“多留些心”

  1、认真确认短信来源。一般而言,银行的服务短信是通过特定的客服号码发送(例如:95533、95588)等,不会用普通的手机号或其他平台发送信息。

  2、谨防钓鱼网站。可事先将银行官网保存在收藏夹,以备需要时使用。尽量避免通过“超链接”的方式进入银行系统进行操作。

  3、尽量使用“软键盘”输入密码。网银系统页面上的密码软键盘上的数字位置是随机变化的,打开时各个数字的位置都有所变动,只有正在使用网银的人能看见,故较为安全。而用键盘输入,难保不被木马记录键盘动作。

  4、及时使用杀毒软件。网银用户应及时杀毒,定期清理木马,还应尽量使用银行提供的安全服务功能,如设置网上银行防伪验证信息等。

  5、定期查询交易详情,做到每一笔交易记录都心中有数。

  6、善于利用银行各项增值服务。现在很多银行交易都会用短信、邮件提醒,用户应充分利用银行服务,随时掌握自己的财务、消费状态。

[作者:姜莹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