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金融一周谈:人保平安被罚 账单分期手续费上调

2013-03-30 09:22: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3月25日 京华时报:农行为剥离不良资产编造死亡信息 当事人仍在世

  河北沧州商人刘家亮,曾做过几年法律工作者,对诉讼比较在行。2004年,他开始寻找好的投资渠道。当时,通过从资产管理公司购买债权来获利十分流行。而所谓的“债权”又与银行有着直接关系。

  1999年,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等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按照国家统一安排,银行的不良资产被转给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由后者追收、拍卖,以尽可能地为国家挽回损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主要进行了三次大的不良资产接收。第一次是1999年,农行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近1.4万亿元不良资产被划拨至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采取的是账面价值收购方式。资产管理公司将不良资产接收后,再以拍卖等方式售出,此时出售的就是债权。买到债权的个人或企业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向借款人追讨这笔债务。

  经过长期考察学习后,刘家亮最终决定试一下。2005年3月底,他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石家庄办事处购得一个资产包,这个资产包中包含134笔债权,这些债权均系长城公司从农行黄骅市(沧州市下属一县级市)支行剥离的不良贷款。

  2005年4月26日,刘家亮以32000元的价格将该资产包中的3笔债权转让给了当地商人郑春祥。这3笔债权为黄骅某食品厂从黄骅农行的贷款,本息合计56万余元。当日下午,郑春祥就来到这家食品厂,将债务转让和催要通知书送交。没想到,食品厂当即予以拒绝,“我们早就把钱还给银行了,怎么还找我们要钱?”

  这个资产包中,除了企业欠黄骅农行的贷款外,还有很多个人向黄骅农行的贷款。黄骅农行在相关文件上注明,这些个人因为死亡或遭遇重大事故致残,已经不具备偿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无法偿还的贷款被剥离。刘家亮逐户上门追要时却发现,被银行宣布死亡的借款人竟还活着,还不是个别情况。刘家亮向专业人士请教后得知,像借款人还活着,银行却宣布其死亡而无法偿还贷款,因此将此不良贷款剥离这样的情况,同样属于虚假剥离,且性质十分严重。

  2006年3月,新华社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和报道,监管部门立刻介入调查,刘家亮所反映的黄骅农行虚假剥离问题得以证实。在本次采访中,河北省农行系统一名知情人士透露,事后,包括时任黄骅农行行长王仁发在内的多名农行领导被免职。(中新网金融频道)

[作者:贾亦夫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