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南开大学留学生的中国清明节:制作、放飞风筝

2013-03-29 20:23: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图为天津民间艺人于全顺教南开大学留学生制作风筝。 任永华 摄

图为南开大学留学生在绘制风筝。 任永华 摄

  中新网天津3月29日电(马超)29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南开大学的校园里,一群留学生在周恩来雕像前放起了风筝。原来,清明将至,南开大学中国文化体验中心特意将留学生组织起来,通过绘制、放飞风筝,来共同感受中国的这一传统节日。

  南开大学民俗专家鲍震培教授介绍,清明大约起源于周代,距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年多的历史,也是唯一一个与“节气”合一的节日。每到清明,便有“培墓”、“祭拜”等风俗,人们也会趁清明时节举行放风筝、打马球、踢蹴鞠和春游等活动。

  天津民间艺术家于全顺受邀为留学生们现场演示风筝制作过程,随后还下发了“毛坯”风筝,供留学生们亲手绘制。这些“老外”们显得异常兴奋又专注。

  来自俄罗斯的Siana笑容满面:“我以前从未放过风筝,这太棒了。我要学会制作风筝,然后回国教给我的家人和朋友,我要将中国的风筝带回俄罗斯。”

  英国留学生Jonathan已经来中国一年多了,他曾经特意学习过中国画,这次绘制的风筝也格外细致生动。

  一组日本的留学生则在风筝的两翼分别画上中国和日本的国旗,中间还写上“好朋友”的字样,表达心中美好的愿望。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Higerm说,她十分喜欢中华文化,在南开大学已经体验过春节和元宵节,这次又体验了中国的清明节,她还期待着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她表示一定要在中国学好汉语,以后学成归国后才能有一个好的发展。

  当亲手绘制的风筝放飞上蓝天,南开大学的留学生们高兴地笑着,闹着,相互追逐着,仿佛回到了童年,他们还用新学的诗句来应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完)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