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松下悄然关闭旗舰展厅 产品未及时创新步履蹒跚

2013-03-29 20:16:00 来源: 北京日报 
字号  

  昨晚6点过后,位于大望路的新光天地商城一如平日热闹。然而,5层楼的扶梯口,一段不足百字的告示显示:在商城存在5年多的松下北京展厅已于近日悄然关门。

  裁员、出售东京总部大楼、停产等离子电视……从去年底开始,曾经的消费电子巨头——松下电器“瘦身”步伐从未停歇。连续两个财年,松下年均7000亿日元(约462亿元人民币)亏损的业绩让这一老牌电子产品劲旅脚步蹒跚。业内专家表示,中韩企业在消费家电领域的异军突起,让创新机制日渐滞后的松下步步落败。

  松下:合约到期关闭展厅

  自2007年在繁华路段开放的松下北京展厅面积有4000多平方米,是松下在华旗舰展厅,一度被视为松下在中国最大的“活广告”。这家松下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展厅集产品展示、体验区、互动区为一体,消费者甚至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一些还未在国内上市的新产品。

  昨天下午5点,记者来到新光天地5层,原本开放式的松下展厅如今已被白色装修墙纸裹得严严实实。顺着一扇虚掩着的门,记者看到,展厅里不少工作人员正忙着把展品收装打包,地面上打包用的塑料薄膜、纸盒随处可见。

  昨日,松下(中国)公共关系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关闭展厅的原因是松下和新光天地的合约到期,并无其他特殊考虑。而此前的松下官方消息称,松下当初设立展厅的目的是提升品牌形象,现在目标已经达到,所以决定关闭展厅。

  事实上,合约到期后价格不菲的租金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松下(中国)面前。有数据显示,王府井、CBD和新光天地等核心商圈2013年仍将持续5%—10%的租金上涨。

  松下努力“去电视化”

  作为全球消费电子巨头,成立于1918年的松下电器旗下拥有电视机、DVD刻录机、剃须刀等数十个产品种类。松下1978年开始向中国出口产品,和索尼、夏普都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日本电子品牌,而松下上世纪90年代在中央电视台频繁播放的Panasonic的广告,让国人对这个品牌耳熟能详,甚至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电视一度是让松下红遍世界的明星产品,但是近年来松下电视的市场占有率却江河日下。2011年4月以来,松下累计亏损总额超过1.3万亿日元(约859亿元人民币),为此松下电器新任掌门人津贺一宏在年初宣布,未来松下将摆脱对电视的依赖,实现“去电视化”。

  在业内看来,松下在等离子电视业务上未能及早抽身,成为其亏损的一大主因。在与液晶电视的角力中,等离子电视全面败退,而松下在今年1月才迟迟关闭了在华一条最大的等离子生产线,这让公司耗费了大量资源。

  面对艰难处境,不甘被淘汰的百年老店松下一方面在壮士断腕,努力“去电视化”,另一方面也把更多资源投向“环境家电”。今年3月,松下在顺德投产新生产线,主要生产换气扇、空气净化器等“环境家电”产品。

  中国企业迎机遇

  “创新机制是关键,松下输就输在没有及时创新。”对于昔日老牌劲旅如今的衰落,电器行业观察人士梁振鹏对记者说,一个典型例子是2011年中国彩电企业掀起的一股智能电视潮,康佳、长虹、创维等企业纷纷为此投入重要研发力量,而当时的松下无动于衷。

  “大企业病”,也被认为是松下日渐淡出市场角逐的一个原因。“消费者的反馈信息无法及时体现在产品创新上,这对技术日新月异的消费电子行业来说,尤为致命。”电商观察家刘步尘对记者说。

  “国产企业在价格、市场推广和服务网络的覆盖都比松下这类老牌企业做的更有优势,这也是它们在和松下、索尼等竞争中完全不落于下风的重要因素。”刘步尘表示。

  “未来国内家电企业需要在核心技术上有突破,这是我们和三星、LG等韩国企业争夺市场的重要资本。”刘步尘提醒。记者 张倩怡

[作者:潘达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