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2015年北京生活垃圾日处理量2.4万吨

2013-03-29 09:32:00 来源: 北京晨报 
字号  

  现状:生活垃圾处理缺口大,现有设施普遍超负荷运行,垃圾管理不到位。  

  目标:2015年,卫生脏乱死角基本消除,环境违法行为得到遏制,市容秩序明显好转,城乡结合部环境明显改善,城乡环境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记者昨天了解到,3年之内,北京的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将达到1.9万吨/日,日处理能力将达到2.4万吨。垃圾焚烧、生化等资源化处理比例将达到70%以上。副市长张延昆昨天也表示,本市已制定《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到2015年,垃圾焚烧、生化等资源化处理比例将达到70%以上,填埋处理比例降至30%以下。

  3年内 解决“城市背面”脏乱差

  市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首都环境建设办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首都环境建设的工作意见》,从遏制环境脏乱突出问题入手,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努力形成环境建设精细化管理机制体系。其中,到2015年前,全市城六区的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质量将100%达标。

  记者了解到,全市城六区共有背街小巷4500余条。到去年为止,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质量达标率达到50%,今年将达到60%。市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还将对一些没有名称的背街小巷确定名称,确定具体点位,确定责任单位,加强精细化管理。

  3年后 治理253处非正规填埋场

  同时,市市政市容委研究制定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年)》,按照优先安排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优先采用垃圾焚烧、综合处理和餐厨垃圾资源化技术,优先推进垃圾源头减量。

  到2015年,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1.9万吨/日,日处理能力将达到2.4万吨。垃圾焚烧、生化等资源化处理比例达到70%以上。新增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能力1750吨/日、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能力150吨/日、渗沥液4320吨/日、建筑垃圾400万吨/年,完成253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任务。

  市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3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逐年分解,落实到各个区县和部门,确保完成“十二五”建设任务。

  市长说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好垃圾填埋场的气体。天气变暖,也不能对周边群众造成不良影响。”

  ——副市长张延昆

  处理缺口——鲁家山项目今年运行

  张延昆指出,提高垃圾处理水平,要解决好总量不足问题,加快推进“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36座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和渗沥液处理设施,以及5座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各单位要全力以赴,确保按时优质完成,使全市垃圾处理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同时,进一步提高垃圾焚烧的比例,今年要建成鲁家山焚烧项目并投入运行,同时加快推进重点垃圾焚烧和生化处理项目建设,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缺口的问题。

  周边环境——有效控制填埋场气体

  张延昆表示,要加强新技术在垃圾处理设施运行和管理中的应用,严格执行相关工艺标准,做好垃圾渗沥液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好垃圾填埋场的气体。“即便天气变暖,也不能对周边群众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加大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做好筛分、覆盖、绿化工作,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张延昆强调,要强化垃圾全过程管理,实现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过程、全覆盖管理,探索垃圾分类到位的措施,消除管理盲区。

  环境整治——严查施工扬尘

  张延昆表示,提升环境建设整体水平,要严控非法大排档、露天烧烤、严厉查处非法张贴小广告、违规设置广告牌匾、施工扬尘、道路遗撒。严厉打击黑车,严控道路散发广告。严厉打击非法一日游、黑旅游车、黑导游。他强调,要让城管部门成为政府发现环境问题的“眼睛”,成为其他行政部门执法的重要补充力量。

[作者:张卓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