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国干旱农业区三大窖藏让农民更好应对市场波动

2013-03-29 09:41:00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中国干旱农业区三大窖藏让农民更好应对市场波动

  地处中国西北内陆的甘肃省定西市、天水市等地一直被干旱和贫困两大魔咒笼罩。严酷的自然条件迫使当地百姓积极应对。

  十年九旱,极度缺水,种粮食的经济效益远不如经济作物。因地制宜,定西和天水分别发展马铃薯和苹果种植产业。但与粮食相比,马铃薯和苹果不易保鲜和储存,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当地群众自创了一种窖藏方式,以延长马铃薯和苹果“生命”,提高应对市场风险能力。

  全国马铃薯种植主产区之一的定西安定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连续多年达100多万亩。去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二来自马铃薯产业。但产业快速发展和产量连年增加,加大了马铃薯销售和贮藏压力。“修建贮藏窖形成科学化仓储,能缓解马铃薯集中上市时价格的大起大落。”安定区巉口镇镇长王育民说。

  安定区巉口镇三十里铺村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里,数十个由红砖砌成的拱形窑洞里堆放着等待出售的马铃薯,其中,最大的薯窖能藏60吨马铃薯,最小也能藏10吨,这一大片薯窖总共能藏1000吨马铃薯。

  三十里铺村村民王淑明就从自家修建的薯窖获益匪浅。“2011年11月土豆每公斤卖8毛钱,如果当时卖,就亏大了。我们把土豆藏到窖里,放到次年3月份卖,价格就提到每公斤1.2元,稳赚不赔。”

  和薯窖一样,天水秦安县刘坪乡的果窖也是当地农民的发明创造。“贮藏窖是农民应对市场波动带来价格暴涨暴跌的有效方式。”秦安县刘坪乡川子村党支书何小平感同身受。今年每斤4元左右的苹果两年前曾以不到2元的价格出售过。“一到盛果期,苹果集中上市,不卖果子烂掉。卖了价钱不行,丰产不丰收。”

  定西、天水等甘肃干旱贫困地区属黄土丘陵、缓坡多,干旱少雨,冷凉干燥,这在粮食种植上是劣势,但利于因势利导搞储藏。早些年,农民在地下挖个深洞,洞口加个盖子,就算是简易土窖。这两年,农民升级改造这些土窖,建起了半地下室专业贮藏窖,窖内留有通风道,安装了调温调湿设备。

  “专业贮藏窖比土窖装得更多,进窖出窖更方便,但作用相同,都是鼓励农户把土豆和苹果藏起来,反季节销售应对市场波动。”王育民说,“专业窖对土豆和苹果来说,相当于美容院,藏在窖里的土豆和苹果不起皱,不起皮,卖相好。”

  记者了解到,自2012年来,安定区共新建了1259座马铃薯贮藏窖,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2.6万多吨,增加农民收入2600万元。“苹果之乡”秦安在川子村等全县47个贫困村建起了近6000座半地下式通风果窖。“政府补贴3000元,农户出资2000元,就能建一座贮藏能力10吨的专业果窖。”何小平说。

  秦安县扶贫办主任杨建文表示,当地新建果窖每年能增加农民收入3000多万元。未来10年,专业贮藏果窖将覆盖秦安所有果农。

  与薯窖、果窖共存的还有当地百姓打的水窖。“一眼水窖8米深,能存50多吨水。天气干旱时,平日存的雨水可是马铃薯、苹果等作物的救命水。”三十里铺村党支书王国荣感叹说,平常这些水也可用来喂养牲畜,清洁庭院。今年春耕时节甘肃大旱,拥有5眼水窖的王国荣却并不慌张。

  薯窖、果窖、水窖这三大窖藏正成为陇中人家的“小金库”和“保险柜”,帮助当地农民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和恶劣的自然条件。(记者 陈俊 张文静)

[作者:肖媛媛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