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移动欲借飞信逼宫微信 联通锁定欲单独收费

2013-03-26 15:41:00 来源: 羊城晚报 
字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运营商PK微信”酣战中,中移动近日曝光的一份内部PPT剑指OTT业务(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业务)。无独有偶,羊城晚报记者昨日发现,有最新消息称中国联通从3月起已将用户上网类型分为“计费流量”和“微信”两类。

  资深通讯专家付亮一针见血指出:“向OTT收费,运营商首先应明白服务的软肋在哪里,你怎么掐住。向OTT用户收费,根本没可能。”

  中移动:整合飞信 剑指微信

  记者在这份号称“重构飞信对抗微信”的PPT中看到,飞信活跃用户为9932万,最高同时在线用户达到531万,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78%。但中移动看到了自家飞信业务的硬伤:“微信2012年用户翻了一倍,达到3亿的微信用户(月活跃用户超过1.2亿);相对应的与竞争对手的投入相比,我们的差距也是巨大,2012年微信投入超过30亿(运营费用达8亿)的费用,而飞信不到500万的运营投入,不足其1%。”

  有趣的是,这份PPT明确写出“全球运营商面临OTT业务的巨大冲击,业务量和利润被侵蚀”,并表示“过去的一年是OTT业务快速发展的一年,全球运营商都受到一定的冲击,从OTT业务整个发展的时间阶段来看,运营商经历了从‘封堵’到‘合作’以及‘正面迎击’的过程,当前运营商主要采用合作推出联合品牌或者正面主动推出自有品牌的应对方式”。

  在这个思路之下,重构飞信已经势不可当。PPT透露,飞信将会支持包括PC、PAD、智能手机以及智能电视等更多类型的智能终端,在基于IP网络的消息会话功能基础上,叠加收发点对点短信、短信转飞信、图片、音频片段、视频片段等功能;飞信将会与灵犀结合提供出国语音翻译功能、语音短信功能;在结合大网能力,对原有飞信平台进行能力扩展。

  “对飞信、飞聊进行产品形态上的整合,演进为未来的融合通信产品,”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PPT看出,中移动正努力将飞信跟其他产品功能结合,充分和手机联系人、拨号盘等终端能力结合,尽快实现全量用户默认开通飞信,“飞信重构要充分结合定制终端预制、流量打包优惠等手段,快速发展用户。”

  中联通:默默“磨刀”向微信

  相比起中移动的高调,中国联通似乎采取了更低调而实在的手法——3月起开始针对微信进行流量“细化经营”。

  记者在网上一份中国联通“手机上网流量详单”上看到,从今年的3月1日起,业务类型一栏就分开“计费流量”和“微信”、“腾讯QQ手机版”、“人人网”、“米聊”等多个类型,明确地标出各类型之间的“总流量KB”、“起始时间”等等。有内部人士透露,联通目前只是部分省份开通此项业务。

  据悉,从今年3月开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对终端用户提供的定制化查询服务中已提供流量类型、时长与流量等细分服务。业内人士认为,将微信与其他数据类型单独区别,将是运营商对微信等OTT业务另行计费的明显前兆。

  内部人士也表示,运营商要分开普通流量与微信并不是技术上的难事,以香港为例,腾讯与香港运营商PCCWMobile(香港电讯)推微信8元不限流量包月套餐震惊业界。

  (李晓莉)

[作者:左盛丹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