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沉甸甸的压岁钱:莫让“压祟”变成“作祟”

2013-02-20 13:31:00 来源: 石家庄日报 
字号  

  “10岁男孩拿4千元压岁钱炫耀遭围殴”、“没收孩子压岁钱犯法”,春节刚过,压岁钱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过年给孩子压岁钱原本寄托着长辈的美好祝福,但近几年压岁钱对儿童心理和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屡有发生,很多家长也为此感到焦虑。心理专家提醒,在对待压岁钱问题上,家长要对孩子的行为、情绪有效管理——

  沉甸甸的压岁钱

  近日,一则《10岁男孩拿压岁钱炫富 遭到同龄孩子愤恨酿群殴》的消息引起网民的跟帖热议。

  跟着父母到邢台姥姥家拜年的10岁男孩拿着4000元压岁钱在超市购物时炫富,招致几名同龄孩子的殴打。就在前几日,“没收孩子压岁钱犯法”之说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有关压岁钱究竟属于谁的争论也持续不断。人们不禁要问,压岁钱之于孩子,到底怎么了?

  阳阳今年8岁,上小学三年级。春节期间,阳阳随父母到农村的爷爷奶奶家过年。几天下来,阳阳收到了2200元压岁钱。“往年孩子的压岁钱多在八百到一千元之间,孩子对钱也没有什么概念,收了钱就直接交给我。但是今年孩子每收到一个红包,都要打开看半天,还要评价一下是给多了还是给少了。初六那天,她跟表妹还互相比谁收的压岁钱多。我能感觉到,孩子是在炫耀。”阳阳妈妈的观点得到了李女士的认同。家住联盟小区的李女士大年初一就遇到了尴尬,小叔子家的孩子当着自己的面把压岁钱拆开,看见钱少后又哭又闹。“压岁钱不在多少,而在于心意。但是现在“铜臭味”越来越浓。压岁钱已经失去了祝福的本义,相反,在孩子们眼里,却成了满足虚荣的资本,或者说是面子。”

  春节,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他们的口袋里揣满了长辈给的压岁钱。据民俗专家讲,“岁”音“祟”。古时给孩子“压岁钱”,可以吓跑“祟”,其寄托着大人对孩子平安快乐的祝福。但纵观时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们的压岁钱也越来越多,隔代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则成为发放压岁钱中的“大户”。在巨额压岁钱的诱惑下,很多孩子已形成一种成人化的消费倾向。盲目跟风的成人化消费习惯,久而久之会造成孩子消费心理的畸形发展。这不仅会干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还很容易使他们养成互相攀比、爱慕虚荣的不良习气。从长远看,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纠结的家长

  几多欢喜几多忧

  孩子们的红包越来越厚,有些变味儿的压岁钱,也让很多家长大呼收不起。

  谷女士娘家的兄弟姐妹六七个,一到过年,谷女士最发愁的就是压岁钱。“初三回娘家,各家都在互给压岁钱。当我拿出五十元准备给小外甥女时,旁边的妹妹说,人家妈妈给了你家二百,你就给那么点儿啊?怎么着也得给一张整的吧!当时我觉得很难堪,没办法,便换成了一张一百的。”对此,谷女士表示很无奈。“我认为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同,应该量力而为。可现在,是大人们的攀比心作祟,让压岁钱越来越成为经济上和心理上的负担。”

  谷女士所言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我们小时候都是几毛、几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压岁钱就从几块、几十块,涨到了上百块。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春节红包是鼓起来了,但这好像也成了衡量感情亲疏远近的标准:虽说是一家人,但自己出手不大方的话担心亲戚会有想法,显得不懂礼数。也许这就是春节送红包的潜规则。”

  有社会学家认为,攀比的心理和风气助长了红包的“霸气”:“大家为了一个好面子,你给我孩子100元,我得给你200元,你给我500元,我得给你1000元,这样往上递增,大家共同陷入一种怪圈,谁都出不来,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再往上走。”

  关于节节攀高的压岁钱,有网友表示赞成:“我觉得压岁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很好。”“我今年发出了两千块钱的压岁钱。我们现在收入高了,压岁钱水涨船高也是理所当然的。”“我算了一下,基本上收支是平衡的。压岁钱就像婚礼的份子一样,只是礼尚往来,传递友情,没什么不好。”

  也有网友则认为,压岁钱数额越来越大,已让人不堪重负:“说到压岁钱我真的是苦不堪言,不给肯定过不去,没办法。”“我觉得没必要给那么多,对于我们工薪阶层来说,压力很大。”很多家长认为,压岁钱越给越多并不是好事:“孩子毕竟是孩子,掌控不了自己,会把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

  按常理论,收到压岁钱应该是皆大欢喜的一件事,但在现实中,孩子压岁钱的归属问题也让家长们大费脑筋。曾有报道称,孩子因家长没收压岁钱,扬言要将父母告上法庭。虽是极端,却也反映出压岁钱对孩子金钱观所产生的影响。有家长表示担忧孩子太小,他手里钱多了,会养成不懂得珍惜、挥霍金钱的坏习惯。

  别让压岁钱

  蒙了孩子的心

  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为什么会收到压岁钱,以及长辈给压岁钱的初衷是什么等问题其实并不十分清楚,只知道“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误解,那就是父母和亲朋好友给自己压岁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收到压岁钱后,互相到一块儿攀比和盲目消费也在所难免。

  从心理学角度看,给压岁钱的行为是一种关系的表达和维护。家长是通过给压岁钱这种行为,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对孩子一种爱的表达,对家庭和亲子关系都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的方式。但是,有些家长过分看重压岁钱的数量,往往暗藏着一些不良心态。比如通过给更多的压岁钱来获取自豪感等。这样也会从另一个层面影响到孩子看待压岁钱的心理。

  具体到压岁钱的管理上,心理专家认为,处理孩子的压岁钱不是简单的钱给谁花的问题,而是让孩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独立意识。如果孩子能独立使用钱,压岁钱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处理,这也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家长把孩子的压岁钱没收,不让孩子学会独立支配,容易给孩子造成理财的消极心理,会阻碍孩子社会心理的成长。

  对于那些还不能很好地独立使用压岁钱的孩子,家长应告诉孩子,钱暂时帮他们保管,同时教导孩子如何管理和规划这笔钱。父母不妨和孩子讨论一下压岁钱怎么花最有意义,传授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不要让压岁钱扭曲了孩子的心灵。

[作者:刘虹利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