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奥运金牌”遮住目光
摔跤一摔而出奥运会,多少有些让人大跌眼镜。虽然这个项目在日常生活里已经很难见到,在全民参与和普及度方面根本就乏善可陈,但怎么说人家也是自奥运会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的“元老”,在奉行“野蛮其体魄”的时代一直坚定践行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不过既然已成定局,还是应该操心一下出局之后的事情。笔者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在中国从事摔跤运动的教练和运动员们,很有可能他们之后的人生道路和奋斗目标会变得一片模糊,甚至是无路可走。在现有的体育体制下,奥运项目和非奥项目的待遇可谓云泥之别,无论是从经费投入还是政策倾斜方面,都有着质的差异。摔跤虽然在中国的奥运争金版图上,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毕竟雅典和北京两届奥运会上,摔跤都有金牌入账,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改观了摔跤项目在中国的生存状态。
突然被剔除出局,再加上摔跤本来就几无任何市场可言,国家相关投入肯定会裁减。站在国家的层面,体育总局的官员可以堂而皇之地说“摔跤的出局,对我国奥运战略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对于基层那些苦练多年的孩子们来说,突然发现自己的一身功夫报国无门,养家无用,实在是一种悲哀。
话说到这份上,不得不又要回到老生常谈的“奥运争光与全民健身”、“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话题上来。自从北京奥运会中国在全世界面前“挣够了面子”之后,整个国家的体育基调都在往促进“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这个方向发展。在奥运会上拿过一次金牌第一之后,国人对于奥运会金牌数量的期待也早已不是那么强烈。随着整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在各方面取得的发展和成就,中国人需要依靠奥运会赛场上几块金牌来粉饰民族自尊自强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再谈奥运争光,再谈金牌战略,就显得有些不那么“与时俱进”了。人们有理由怀疑,为了奥运会赛场上的一块两块金牌,而使得国家连续数十年进行人力和财力上的高投入,是否只是为了某些层面上的官员在体育系统中捞取“功名”的资本与招牌?
可怜那些在金字塔底层苦练多年的孩子,荒废了学习文化知识,荒废了学习专业技能,一路走来历经大小伤痛,还要经历可能出现的“潜规则”,终于挤进了国家队,却发现奥运争光已经不需要你了,国家已经不需要你了,随之而来的是没有工作,没法生存。
这样的例子,不光是在摔跤项目中出现,在中国很多非奥、非主流的项目中,不胜枚举。奥运争光,再不适时而变,还会误了很多人,还会误了中国体育。(罗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