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成品油价节后或迎新年第一涨 幅度或为350元/吨

2013-02-16 09:02:00 来源: 燕赵晚报 
字号  

  过去的一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四涨四跌”,频繁程度堪称历年之最。百姓也在这涨涨跌跌之间,习惯了成品油的变化多端。

  节前结束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全国能源系统要“不失时机推进能源体制改革”的政策,让业界对新成品油定价机制落地的期待再度热烈。业内人士认为,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有望随着2013年春节后第一次调价推出。但专家表示,新机制可密切成品油价与国际市场价格的联动,但不能解决开车一族的想法,把价格降下来。

  国际油价连涨八周

  受美元持续疲软和中东地区局势持续动荡影响,国际油价去年年底重新进入上涨通道。到本月初为止,纽约油价已经连续八周上涨,累计涨幅超过14%,布伦特油价也上涨9%。

  受国际油价涨势拉动,三地原油变化率也不断走高。新华社石油价格系统2月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地(迪拜、布伦特、辛塔)原油2月1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率为1.71%,较前一日上涨了0.14%。

  “鉴于美国和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欧洲经济企稳,而中东地区局势持续动荡,国际油价短期内仍然看涨,纽约油价近期可能重返每桶100美元的重要心理价位。”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李倩表示,若国际油价延续当前涨势不变,三地变化率有望在2月中下旬触及4%的调价红线,最快预测2月13日“破四”,最晚有望25日达到4%,届时调价窗口将正式开启,预计油价涨幅为每升2毛钱左右。

  尽管具体时间点不一致,但普遍观点认为,由于窗口开启的时间有可能在春节假期,调价或有可能延后至节后的工作日落实,预计幅度在350-400元/吨左右。而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也将有望随着2013年春节后第一次调价推出。

  定价机制等待“合适”时机

  在中国能源领域的改革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

  梳理2012年的成品油调价时间表,可以明显看出,“涨快跌慢、涨多跌少”有了明显改善。2012年全年,成品油价格经历了7次调整,其中上调三次,分别为3月20日,汽柴油每吨各上调600元;8月10日,汽柴油上调分别为390元/吨和370元/吨;9月11日,汽柴油上调分别为550元/吨和540元/吨。下调四次,5月10日,汽柴油下调330元/吨和310元/吨;6月9日,汽柴油下调530元/吨和510元/吨;7月11日,汽柴油下调420元/吨和400元/吨;最后一次是11月16日,汽柴油下调310元/吨和300元/吨。每一次都在时间窗口开启及三地油价变化幅度达到标准后及时调整。

  虽在涨跌次数上打成了平手,但去年汽油价格仍累计上涨560元/吨,柴油上涨590元/吨,同时,“涨快跌慢”的质疑声也未完全从市场中消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邓郁认为,目前定价机制存在滞后性调整的问题。他认为,进一步改革的路径是缩短调价周期、加快价格调整频率。同时,定价机制既要做到与国际价格接轨,又要实现国内油价相对稳定。

  “关键是合适的时机。”数位专家和分析师说,“一旦国际油价一直处在上涨通道,成品油的涨价就不可避免。这不利于消费者消化成品油涨价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利于稳定物价。”

  一份石化企业的分析稿中称,“就目前国际原油走势来看,本月三地变化率数值(1%)将难有突破,调价可能性极低。照此态势,新定价机制的出台或将在春节后。届时,国家发改委可能将在国际原油走势长时间平稳或上行到一定程度时,将其推出。”

  定价机制并不能降油价

  去年新机制的推出最终化为泡影,但新定价机制的改革框架却已经逐渐清晰。但专家表示,成品油新定价机制并不能降油价,有车一族或将失望。

  目前多位行业专家预测,成品油调价周期将从22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同时取消4%的涨跌幅度,目前调价参考的挂靠油种或也发生变动,市场认可度逐渐下降的但辛塔原油因,极有可能被阿曼原油所代替。

  但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却表示,大家所讨论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实际是让成品油的价格离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步伐更近而已,并不能解决开车一族的想法,把价格降下来。

  王震说,不管是改变挂靠的品种还是调整4%的调价区间,只能使涨跌幅度小一点,使之和国际市场的联动性更加密切,但解决不了价格水平。在我国能源供给要靠进口来满足的状态下,国内油价的价格水平更多的是取决于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整体往下走,国内也要往下走,所以处在国际上的大众商品价格比较高的时代,我们相对来说付出的代价要多一些。

  原油进口依存度创新高

  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我国原油产量共计为2.06亿吨,月平均产量在1700万吨左右,虽然目前12月份原油产量数据尚未公布,但按照月均1700万吨计算,2012年全年我国原油产量将超过2.06亿吨,将再次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不过,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到,昨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能源和资源性产品进口量均增加,其中原油进口27亿吨,同比增加6.8%,进口均价为每吨814.2美元,上涨5%,进口累计金额已达2206.7亿美元,同比增长12.1%。进口依存度依然在上升中。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表示,今年能源类商品进口,面临着一个比较严峻的形势,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央行进一步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一段时间内货币流动性的增加,这些新增的货币流动性可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到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经济体,预计可能会引起能源资源类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也称,2013年全球石油整体供应或维持充裕。对中国而言,石油供应并不需要特别担心,相比之下,更需要认真面对的是国际油价不断走高的风险。

  专家看法

  定价不能参照美国油价

  预计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将进入三步曲:目前成品油定价机制是第一步,即挂靠布伦特、迪拜、辛塔三种原油现货价格,时间为22个工作日,价格变动幅度为±4%;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第二步,是缩短工作日,即从22个工作日缩短到10个工作日左右,以免国际国内市场有充分的时间猜测中国价格,囤积居奇,或者快速去库存;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第三步,即通过建立成熟的期货市场,结合现货,形成真正的中国价格。

  必须要正视的现实是,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缺乏原油定价话语权,因此,目前参照三地的定价模式是不得已而为之。中国一方面大量进口原油;另一方面缺乏期货市场、缺乏战略储备,社会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导致定价权旁落。

  虽然近几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较快,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未来能源消费还将大幅增长。如何定价才能避免,将定价权拱手让给交易对手?首先要保证选入进口主要地区、全球具有市场重要性的地区油价,而不能把美国的WTI(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作为重要参考价格而列入定价模型。

  中国原油主要进口源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同,2010年原油进口源主要分布在中东和非洲地区,沙特、安哥拉、伊朗等国家是中国主要的原油进口来源国。我国进口量最大的沙特、西非等地的原油都是以迪拜原油为标杆的,而我国的中石油等大型油企的油价同样以迪拜价为标杆。因此,中东的迪拜油价对中国至关重要,在定价系统中不可或缺。

  中国原油没有定价权,要找到准确的定价标杆,布伦特与迪拜最为重要,拒绝美国、印尼等相关度低的市场价格。而在争夺期货定价权的过程时,要打开大门,欢迎诚信的各方实体与金融市场人士。 著名财经评论家 叶檀

  油品升级后价格怎么算?

  “同呼吸”还需“共责任”

  “谁污染谁付费”,油品升级过程中的成本,适当由消费者买单,这是可以的。相信这也会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但这里的买单,前面必须冠上适当二字。

  这段时间,“同呼吸共责任”这句话提得比较多。这里的“共”是指共同,包括社会全部有机体,既有公众的责任,也有公权的责任,还有石油企业这些公共单位的责任。如果到了最后,油品升级成本只让消费者买单,而石油企业并不需要付出,那么“共责任”也就成了“单责任”。毛建国 江苏 媒体人

  定价原则需细化

  “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油品升级原则尘埃落定,应该说,这一原则明确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共同承担的理念,体现了权责对等的决策理性。不过,目前这一定价原则仍是粗线条的,还需进一步细化,避免分担失当。

  首先,先查成本再谈补偿。其次,优质优价勿忘责任。此外,公众分担量力而行。

  细化油品升级定价原则,其实质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根据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责任和能力,合理确定三方的分摊比例。真正合理的分配应该是,油企承担大头,政府补贴次之,公众买单更次。有关部门应召集三方进行听证,公开相关成本,明确各方责任,厘清分摊比例,避免油品升级成为一本糊涂账。

  张枫逸 河南 公务员

  控制机动车总量也很重要

  在前一阵多个省份遭遇持续“雾霾”的情况下,有关方面以尽快提升成品油品质的方式应对,是值得肯定的。但在笔者看来,试图单纯通过成品油升级的方式解决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未来效果如何仍然值得怀疑。

  即使油品升级了,PM2.5排放量降了下来,但由于城市机动车数量的持续增长,油品升级后降下来的污染压力,也会再次上升。在看到提升油品品质应对污染的有效性的时候,必须看到机动车总量持续增长的抵消作用,只有在提升油品品质的同时,尽快出台机动车购置方面的限制政策,才是确保环境污染可控性的根本手段。毕晓哲 河北 市民

  本版文字据《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

[作者:王珊珊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