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变革大调整将在2013年继续展开,其深度广度和变化的复杂脆弱程度将变得更加突出。中国周边地区的关系重组与机制整合将进一步演进,地区热点难点可能再现胶着,美国、俄罗斯、日本、东盟、印度等主要力量的相关政策将在推进中出现策略调整。中国整个周边环境将不断呈现新情况和新特点,政策思考和实践应对压力增大。
亚太局势呈现三大趋向
2012年,在多种趋向的共同整合作用之下,包括亚洲大陆与西太平洋在内的整个板块的内在联系持续强化。2013年,这种态势仍将继续。
第一种趋向,是美国继续推进以“保持存在”和“重新强化领导地位”为核心目标的亚太战略,使中东(西亚)与东亚及西太平洋的联系更加紧密。
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报告,美国将重点在亚太和中东驻军,以便掌控“从西太平洋和东亚延伸到印度洋和南亚的弧形地带”,进而掌控整个亚洲。2013年,美国将更加重视对东南亚地区的掌控,推进与菲律宾、越南、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亚等国的安全合作力度,进一步激活与泰国的安全同盟关系,改善与缅甸、老挝等国的关系。
同时,随着2014年从阿富汗撤军日趋紧迫,美国将加紧推进“新丝绸之路倡议”,打造以阿富汗为核心,囊括中亚国家、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在内的贸易和能源合作机制,为顺利撤军和撤军之后继续保持足够的影响力而加紧进行相关部署。
第二种趋向,是普京执掌下的俄罗斯,越来越重视亚洲和西太平洋。俄充分利用不被美国视为首要对手带来的重要机遇,更加重视并坚定推进其远东部分的开发,并力图发挥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桥梁和通道的作用。
此外,俄罗斯以加强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安全合作为重点,进一步拉紧中亚国家,防止它们进一步靠向美国;在与越南签署自贸区协定和俄重返金兰湾的协定之后,俄越安全和经贸合作可能进一步升温;普京访印签署价值超过40亿美元的涉及经贸、国防和能源等领域的10项合作协议,为俄印继续推进战略关系提供了助力。
第三种趋向,是上合组织作为“亚洲中心位置最重要多边机制”的影响,将进一步凸显。该组织在2012年北京峰会上实现扩员,还进一步谋划了未来10年成员国之间的能源、贸易、交通、金融等方面的合作。2013年,随着这些规划逐步实施和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哈萨克斯坦继续落实被称之为“世纪工程”的“欧洲西部—中国西部”基础设施项目,中吉乌铁路进一步探讨落实,加上此前开通运营的从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全程11179公里)的第三条亚欧大陆桥铁路,该组织内部的联系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影响都将明显强化,中亚国家对该组织的期望更加上升。
从地缘战略角度看,这三大趋向加上中东(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和东亚原本就存在的地缘联系,以及能源通道和海上战略通道的纽带作用,使得亚洲大陆东西两翼联动持续增强,进而与西太平洋共同作为一个整体板块在全球战略格局中进一步隆升。
这种格局性的变化,使亚太和中国周边的地缘范围扩展为整个亚洲大陆和西太平洋,意味着中国的周边战略应该从整个亚洲和西太平洋的更为广阔的视角出发,也就是把中亚-西亚-南亚构成的“西线”与东北亚-东亚-东南亚构成的“东线”联系起来加以谋划,为中国在整个地缘板块重组中谋求比较有利的位置和处境。
亚太群雄竞逐将加剧
在美俄“高度关注”亚洲的大背景下,世界其他主要战略力量也纷纷调整各自的亚太政策,谋求更有利位置以及更多战略和现实利益。
日本利用美国将其作为亚太战略“桥头堡”带来的机遇,以不断加强美日安全合作为后盾,急于摆脱二战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战略束缚,已经在2012年连续突破武器出口、原子能开发、外太空利用等方面的限制,并加强其西南方向的安保力量,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一系列外交、军事和民事执法等强硬措施。
2013年,安倍政府将制定新的《防卫合作计划大纲》,谋求修订《美日安保合作指针》,很可能在修改宪法,实现集体自卫权,加强对美合作,推进与菲律宾、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安全合作,更加积极地卷入南海问题等方面采取更多动作,但过程可能经历曲折。日本对华政策将在寻求获得更多经济利益与坚守钓鱼岛等问题不让步之间,纠结起伏。
印度顺应美国积极拉拢和北约准备退出阿富汗之势,将继续加强与美俄的合作,扩大对阿富汗乃至南亚、中亚事务的影响力,同时继续发展与东亚和西太平洋的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关系,并将在与东盟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的新高度上,推进与越缅泰等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继续对南海问题保持适度的关注和某种形式的介入。
东盟继续朝着2015年建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将以囊括东盟10国、中日韩印,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区域全面经济合作协定”启动为契机,利用各方对其有所需求的有利时机,左右逢源,全方位推进与中美印俄日等主要战略力量的关系,确保和提升东盟在整个地区重组中的地位及战略利益。
韩国朴槿惠政府总体上将延续大国家党的对外政策框架,同时在李明博政府政策基础上有所转圜,推行所谓“信赖外交”和“平衡外交”,在继续强化与美国安全合作的同时,促进对华合作关系,尤其是在自贸区谈判和加强经贸合作方面可能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对朝鲜可能不以统一而以和平为目标,这将有助于推动朝鲜半岛局势发生转变。此外,韩国还很可能在中亚、东南亚和南亚继续推行扩大介入和积极拓展利益的政策。
这些战略力量同在亚洲和西太平洋展开竞逐,将使朝鲜半岛局势、钓鱼岛局势、南海局势等热点和难点问题继续在高位徘徊,风险居高不下。
这些力量的战略调整和关系重塑,都有因应“中国崛起”的成分,而且都有利用中美亚太博弈带来的机遇进而扩展利益的考虑。这就使得中国越来越成为多组战略关系调整的交叉结点。
“西线”动荡牵制美国“东线”战略
2013年,随着中国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上述亚太地缘板块变动与中国的关联度也将进一步增加,这将使得中国面临的影响更显立体化和复杂化,机遇挑战和利弊得失深度交织且快速转换,权衡难度也随之增大。
从中亚-西亚-南亚所在的“西线”局势发展看,外界对中国在该地区发挥更大作用的需求将继续增大,但各方的需求之间多有深刻分歧和矛盾。中国既面临大幅加强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方合作的机遇,又面临成为矛盾焦点的风险,这将考验中国的外交转圜和政策选择。
从东北亚-东亚-东南亚所在的“东线”局势发展看,中国、美国与中国周边邻国三者之间多重的平衡与再平衡将继续发展。美国将继续利用中国与中国邻国间的分歧和争端,保持动态平衡而获取影响力,力图在发展强劲的对华关系与强化同地区盟友和伙伴关系过程中扩大美国的利益。中国的周边国家尤其是日韩澳和东盟国家则将继续在中美之间搞平衡,这不仅意味着周边热点和难点问题难以降温且可能再起危机,而且意味着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关系难以稳定发展。
从“西线”与“东线”的联动看,“东线”对美国的现实重要性和紧迫性尚未压倒性地超过“西线”地区,特别是如果叙利亚局势持续恶化并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外溢,如果以色列不顾美国反对或者美以最终联合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如果其他中东国家局势再度生变,如果阿富汗局势发生不利于美撤军安全的重大变化,那么美国将不得不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去处理“西线”问题,除非美国准备放弃地区乃至世界主导地位。
这意味着2013年中国周边“西线”的局势发展对美国在中国周边“东线”的战略推进仍具有不容低估的牵制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西线”多事,则会让美国在“东线”表现相对乏力。但值得关注的是,把更多资源投向中国周边“东线”,已是美国既定战略,这就意味着美国可能在中国周边“东西两线”之间拉锯。这就要求中国从构建周边体系的角度出发来思考战略和对策。(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高祖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