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的海水打湿甲板,又在太阳炙烤下变成盐末,裹覆在青岛舰栏杆上,用舌尖尝一下,那是传说中大洋的味道。
2月15日9时,在一声长笛中,由海军导弹驱逐舰青岛舰,导弹护卫舰烟台舰和盐城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带着大洋的味道,准时返港。
两出岛链,巡航南海。中国海军以“春节远航”的特殊方式,走向深蓝。
训练转型:实战、远海和信息化是关键词
当青岛舰驶离码头的时候,眼前是牛奶般浓厚的大雾。泊在百米外的烟台舰和盐城舰完全浸没于浓雾。
1月29日的青岛,北海舰队司令员田中站在青岛舰前,发表了5分钟的出航动员讲话,尽数军人大义,力陈海军职责,没有过节的味道,只有练兵的决心。
18天的远航,远海训练编队设置的情况涵盖对空、对海、对岸和反潜,多达26个训练科目。攻击训练从警告、警戒、驱逐直至发射导弹鱼雷,防御训练从中弹、灭火、封舱直至发生爆炸失去动力,攻则取其要害,不给对手留活路,防则尽设险境,不给自己留余地。
舰载直升机几次飞行都在挑战极限。恶劣海况下,军舰起伏摇摆,飞行甲板上直升机的旋翼像芭蕉树的叶子一样频频晃动。飞行团长、特级飞行员齐向龙两次试图着舰都不得不重新拉起来复飞。编队参谋长王大忠指挥军舰调整航速航向,在风和浪的间隙找到一块“平地”,齐向龙就势着舰,向水兵们竖起拇指。
不仅是难度,还有强度。从除夕到初一,在海天一色的大洋,直升机组的春节和平常飞行日没有区别。
18天的远航,编队响起100余次战斗警报,日均8次还多。大年夜那一刻,没有祈福钟声,只有尖厉的战斗警报。
随着训练转型,实战化已经成为全军部队的训练重点。
岛链之外的大海上,军舰小得像一片树叶。但,如果有一个庞大的信息体系做支撑,则会变成一只海上铁拳。
远航中,海军近年来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得到检验,各种海情、空情通过多手段实现实时传输,单舰电子对抗和预警能力明显加强。体系的支撑,使三艘军舰在大洋之上并不孤单。
走出岛链,已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