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57岁剪纸老人创作《水浒108将》 长11米耗时两年

2013-02-08 11:22:00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  

  临近春节,朱朴光手中的剪刀“游”得飞快——他要赶工,尽快拿出更多的剪纸作品,给新春佳节增添喜气。

  57岁的朱朴光是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镇城门村上朱人,个子不高,一脸的厚实,普普通通的小老头。但只要有一张纸、一把剪刀,一个新的“世界”便呼之欲出。

  “这是《水浒108将》,每个人拿的兵器不一样。他们都是兄弟,所以相邻的两个人拿的兵器不能打架。我是‘导演’,要让他们和谐。”这幅作品长11米,宽0.45米,耗费了他两年的时间。

  朱朴光只有高中学历,自小痴迷剪纸艺术,“有一次我拿着瓢去喂猪,心里却想着武松应该怎么剪,结果把瓢放进了做饭用的水桶里,挨了老婆子一顿骂。哈哈!”他原本抽烟,但为了剪纸的安全,他及时戒了,而且是彻底“告别”。

  他没有系统学习过剪纸,但“老师”可不少,还都是名师。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古书《芥子园画传》、《五百罗汉图卷》、《百树谱》等。为了把这些“老师”请到身边,他不惜血本。创作《水浒108将》时,他苦于找不到人物造型的摹本。当时有香烟里赠送“108将”的小卡片,他就拜托其他烟民给他留下这些卡片;路过垃圾堆时,也不忘瞄一眼,寻找目标。

  《水浒传》拿下了,他又琢磨上了《红楼梦》。朱朴光把清代孙温绘制的《全本红楼梦》和著名画家戴敦邦的红楼人物系列书籍一一“啃下”。在他的作品陈列室里,金陵十二钗“漫步”在薄薄的剪纸上,或端庄优雅,或楚楚动人(见左图)。

  《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剪纸化”已经提上日程。不过,在“动工”之前,他钻进了另外一个世界。曾经震惊考古领域的铜岭铜矿遗址就在夏畈镇。朱朴光想让铜矿开采的场景“走”上剪纸,这次他请来了《天工开物》这位“老师”,细细钻研。而且还请人把遗址出土的一个木辘轳用相机拍了下来,放大,装裱,挂在工作室,期待灵感迸发。

  2008年,瑞昌剪纸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瑞昌也成了“中国剪纸之乡”。朱朴光身处其中,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朱朴光激情难抑,创作了一幅献礼“巨著”——《龙的传人》。

  “现在正是古老剪纸艺术的春天!”朱朴光信心满满。(本报记者 王国平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张 勇)

[作者:刘欢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