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手机支付叫好不叫座 运营商仍"跑马圈地"积极布局

2013-02-06 20:21:00 来源: 中国广播网 
字号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中国移动与招商银行达成协议,双方将在移动支付、市场渠道和集团客户通信三个方面进行战略合作。尤其是在移动支付领域,用户可以通过中国移动的NFC手机钱包客户端下载招商银行的借记卡、电子现金等金融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支付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银行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企业等纷纷布局的重要领域。去年底,招商银行携手中国联通,推出名为"联通招行手机钱包"的信用卡手机支付产品。而从2010年开始,中国移动还与浦发银行一起,开发了一系列手机支付产品。

  尽管手机支付被寄予厚望,但从市场的反应来看,这种新型的支付手段却呈现出"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状况。据统计,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的注册用户超过6000万,年度累计交易额达到250亿元;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用户数量都在一千万左右,但这两家公司都没有公布他们的手机支付交易额。有内部人士透露,他们的数据都要比中移动小。

  也就说,三大运营商一年的移动支付金额总和可能还不到一千亿元,而通过互联网进行支付的阿里巴巴支付宝,一年的交易额竟然超过一万亿。与之相比,三大运营商在移动支付方面的成绩,完全可以用"惨淡"二字来形容。从我们实际调查的情况来看,现在使用手机支付的人确实不太多。

  群众:手机支付用的不是很多,主要是安全性的考虑。

  群众:我觉得最主要很多商场也有可能不提供这样的服务。

  群众:周围的人却之没几个人会用这个。

  群众:我不用手机支付,根本没注意用到这种方式,平时买东西基本上是卡就方便了。

  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手机支付有两种方式。一是近场支付,也就是用户可以在超市、公交地铁、电影院、美食店这些地方完成类似刷卡的动作。二是远程支付,用户用手机交水电、有线电视费用以及网络购物的费用等等。易观国际第三方支付资深行业分析师张萌对经济之声记者王思远说,近场支付如果仅仅是简单代替缴费、刷卡等功能,消费者和市场很难马上接受。 张萌:近场支付只是简简单单的取代了原来用户的芯片卡,只是集成在了手机上,在一些公交地铁还有就是做一些简单的公共事业缴费等等还有一些商场里刷卡支付,用户的角度来讲如果让他去换一个终端的手机的话还不够吸引用户去更换这样的移动支付产品。

  其实,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手机支付也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以美国市场为例,2011年,美国近场支付用户为270万,2012年为790万。而美国智能手机用户2011年底为9790万,2012年为1.2亿。与智能手机的用户数量相比,移动支付用户还是太少。不过,张萌认为,从行业增速的角度来看,这个市场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张萌:2011年整个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第三方的移动支付这个领域是742亿这样一个规模,2012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再加上四季度的预测数据得到的一个预测数据能够超过1200亿的规模,现在目前来看市场盘子并不大,但是它的增速预计在未来几年应该还是比较快的。

  有专家认为,安全性是手机支付必然面临的一大考验,智能手机与支付账户、银行卡联结,将包含更多的个人隐私,如何有力地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将成为摆在手机支付市场上的一道难题。现在,国内手机支付市场的交易一般都是为小额交易,很少有消费者在购买大宗商品时愿意采用手机支付。张萌说,市场还在萌芽阶段,大家都在跑马圈地,谁都有机会。

  张萌:张整个移动支付市场还是处于初级的市场发展阶段,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觉得未来能够改变当前的第三方支付市场格局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移动支付业务,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觉得运营商在移动支付领域还是有比较好的发展潜力的,具体未来发展的怎么样还要具体看在移动支付业务上的整体的战略布局以及它的资源投入的力度,再有就是对市场对用户的培育等等这些方面的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讲目前的参与者其实都是有机会的。

  从目前的情况看,银行和电信运营商对布局手机支付的态度都很积极。一位国有银行的资深技术人士张先生说,双方各有所长,也都各有所图。

  张先生:基本上是延续POS当时的分帐方式,是以7:2:1的比例来划分这个利润,发卡行客户用哪个银行这个没有办法选择,1银联那部分也没有办法选择,各个支付公司竞争的实际上是2这部分,手续费的20%,运营商强的地方是它有手机终端,银行这边更想通过支付可以比如说获得中间业务手续费,能发出更多的卡,主要是这样,所以他们两个合作实际上是有互补的。

  易观国际第三方支付资深行业分析师张萌认为,要想让手机支付、尤其是近场支付尽快走入人们的生活,既要让商户愿意配合,也要让消费者感受到足够的吸引力:

  张萌:从商户的角度来讲不要给这个商户增加更多的终端替换的成本,那么从用户的角度来讲,一方面要加大正常的培养力度,从产品的角度来讲,不断要提升这个产品的用户体验,与原来的商业银行卡或者是现金等等这样的支付方式相比产品的功能上有提升之外,那么进场支付的应用行业上来讲也要不断的进行丰富,比如说乘公交手机的刷卡支付,会员管理一些优惠券,更多的一些增值的服务,通过这样几个角度来更好的吸引用户对这个手机支付进行尝试和使用。

[作者:贾亦夫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