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人民公安报:财政预算报告“天书”要接“地气”

2013-01-31 18:13:00 来源: 人民公安报 
字号  

  据1月28日《四川日报》报道,财政预算报告因其蕴含大量专业术语和繁杂庞大的结构体系,曾被很多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比喻成“天书”。不过,今年四川省人代会上的财政预算报告改变了不少,代表们普遍反映:“天书”接了“地气”,看起来比以前容易了。

  给代表们一份“看得懂”的财政预算报告,让民众更清楚“钱往何处去”,这是当前各地两会报告中,值得深入思考与重视的课题。一份财政预算报告,多年来被人称为“天书”——里面虽然有我们看得懂的“数字”,但因为涉及到太多的专业术语以及抽象概念、预算科目分得太粗、预算执行分得太细等因素,一直让人有“雾里看花”之感觉。

  “看不懂”,谈何知情权,又谈何参与监督?四川省两会呈现的这个可喜变化之所以大受欢迎,就在于财政预算报告“天书”接了“地气”。这份财政预算报告放弃了一些专有名词,把它们翻译成老百姓都知道的通俗语言,比如将“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直接换成“工业发展”,将“上解”变成“上缴”;在预算草案中不仅详细列出开支项目,同时还点出一些重大工程的名字,从预算草案的格式上也一改文风,让表述更加一目了然、一清二楚——事实上,财政预算报告就应做到如此,尽可能地用民众读得懂的语言,明白无误地向民众传递有效的信息,“用最通俗的话,讲明白最高深的道理”,如此,才更加便于民众的参与、理解、监督与批评。

  财政预算报告“天书”接了“地气”,令人称道。接“地气”彰显的是廉洁、阳光、透明,体现的是对纳税人钱财的高度负责,展现的是一切以民为本的理念,接“地气”更令政府良好的形象深入民心,令民众对政府工作增强信心——民众在接“地气”的政府工作下,感受更多的是亲民爱民,从而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而接“地气”的政府也有望更加贴近“土壤”,关注民生发展,体恤民众疾苦,促进工作扎实开展。

  从“看不懂”到“看得懂”,非不可为。只要坚持“有为”思想并采取“有为”措施,就一定能让“天书”接上“地气”。接“地气”,实实在在,接“地气”,清风迎面。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字一句系民生,我们期待更多财政预算报告“天书”接“地气”,让“天书”融解,让“地气”迎面而来,也期待更多求真务实与民众热烈欢迎的政府工作赢得掌声,赢得民心。(陈谊军)

[作者:陈杰  编辑:]

相关阅读